陈浩:央行数据解读(2012.6)


★央行数据解读2012.6)

作者:陈浩(微博地址:http://weibo.com/tl50ch


注:如本文图片不能正常显示,请点击此处进行查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5cbebf101010xrf.html(来自陈浩博客) 

一、企业存款

 

内嵌图片 2


图为2007年至2012年的企业存款数据,该数据有预测经济周期的意义,看图:2008年,企业存款出现横盘,当年股市走熊,经济出现危机前兆。4万亿的出台解除了这个危机,但同样的情形在2011年出现,至2012。目前,企业危机有缓解迹象,存在经济见底的征兆。

所有的GDP都是企业制造的,制造GDP需要资金,这是其一,衡量企业状态的重要指标是现金流量,即使财报是盈利的,但现金净流量不增长,也不作数。这是其二。之所以企业存款一段时间零增长是经济下滑前兆,是因为同期GDP是增长的。GDP涨,企业存款不涨,企业就会陷入困境。

图中的两次企业危机,都与宏观调控的紧缩同步。数据证明,企业是从紧货币政策的唯一埋单者。其他相关数据证明,在从紧货币政策下,企业的现金损失等于财政收入的增长。这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使用,一定将导致经济回落,中小企业大面积危机。

让我们粗略估计一下经济复苏的时间表。假设目前“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不变,假设企业的现金存量的增速保持2012年前6个月的水平,则企业存款填满目前的缺口大致需要一年半。就是说,目前企业还笑不出来,因为它仍然处处缺钱。但乐观估计,2014年元旦,经济进入景气阶段。

用企业存款数据评价宏观经济,我的方法是用企业存款增量与GDP增长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背离,即企业存款的增幅显著小于GDP增幅,则企业就会出现系统性的问题。这是企业家的逻辑,不是经济学家的。我是做企业的,企业的产值玩的就是资金。GDP用名义值,即公告的GDP加上CPI

用企业存款数据可以预知股市的季报年报的景气程度。因为企业存款总量对应于企业的总现金流量表。看图,2011年企业存款零增长,在当年11月底,基本上就能确定股市的2011年年报不会景气。今年12月,也能估计出全年股市整体财报的质量。这种分析是粗糙的,但总不没有好。

讨论:当GDPCPI同步高增长,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件很坏很坏的事情。因企业的总产值等于GDPCPI,我们说的GDP 9%,是扣除了通胀的数据,但企业缴纳增值税,却不给你扣除通胀。于是乎,GDPCPI通涨,财政收入巨幅增加,企业税负巨幅增加,企业成本也巨幅增加,利润巨幅减少。

二、企业活期存款

假设企业管理是有效的,则他们的活期存款理论上与其总产值成为简单的比例关系。图为企业的总活期存款量,如果认为GDP8%CPI2%是最理想的经济状态,那么,这5年办,宏观经济过的是极端的忽冷忽热的日子。图中纵坐标每格是10%,即1=10%。看吧:

内嵌图片 3

 

2007年下半年,企业活期存款增长量达到20%,同期CPI达到5%,从而引发宏观调控。2008年,企业活期存款量增长为零,由于GDP在涨,企业出现10%的资金缺口,陷入困境。换言之,2008年的紧缩,以牺牲企业效益为代价,控制了CPI,又带来经济危机。

再看20092010,企业活期存款增幅高到了不像话的程度。属于对经济体的过度刺激。2011年,数据表明,111月银行大规模压缩了贷款,同时企业为2012年的总产值完税,于是经济自2011年进入异常艰难困苦的日子,股市也进入慢慢熊途,至今未能复苏。

通过研究企业宏观数据,企业家有可能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企业在宏观调控中受伤。就如通过2010年的经济过热,主动在2011年压缩投资,以度过这一年半的严冬,保障企业生存。2013年宏观调控一定会转向刺激经济,今年下半年,企业应该主动融资,开始布局。

三、M2

经济学家最重视的货币统计尺度应该是M2,看图,中国的M2被央行调控的如此漂亮。其趋势线只在2009年的4万亿政策下有过一次断裂。但我们知道,这几年CPI大起大落,企业现金流悲喜交加。由此可知,对M2所做的调节没有意义。宏观调控让清华自动化系教授做,会比北大经济系好得多。

内嵌图片 4

 

我尊重经济学。但如果需要玩宏观调控,经济学家应该请几个做控制的高手来干。调节系统的一个参数,从而使另一个参数达到期望值,这是个工科作业。需要清华的教授参与,与北大、人大和央行的博士们共同完成。依我的知识,调控CPI,是个简单的PID问题,可惜,他们不懂。

四、M1+

M1+是我的货币统计口径,即M1加上居民活期存款。中国的M0M1M2M1问题上有个低级误差,著名的M1只有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没有居民的活期存款。我考证了一下,美国的M1包含现金和支票存款,美国私人用支票,该指标移植到中国,由于企事业才有支票,于是M1就不带居民玩了。

之所以区分M0M1M2,因为不同的货币对流动性贡献程度不同,于是就需要不同的统计口径。M1大致就是活期存款,但中国央行把个人活期存款计入M2,只在M1保留企事业活期存款,对此本人十万分不解。由于这种事太多,本物理系学生慢慢底就对经济系教授有意见了。

说我们的正经事吧。M1+即所有活期存款,是流动性的重要指标。M1+增量略高于GDP增量,经济健康且有获力。M1+增量低于GDP,则企业死翘。M1+显著高于GDP,则CPI出事。看图,这几年的经济波动,M1+都有反映:

内嵌图片 5

 

我的判断:2011M1+的增幅小于GDP,企业危机是必然的,这与2008如出一辙,对应于股市的熊市。20126月可能是一个转折,即M1+单月显著增长。但由于之前的17个月过度紧缩,6月流动性宽松的效果未必显著。如果连续3个月看到M1+同比高于GDP,则经济复苏。即:政策转向可能已经开始。

五、总印象

央行数据看完了,总的印象,是过去17个月紧绷的日子好像可以结束了。于是股市紧绷的日子可能在不久后可能就要结束了。之所以说可能,而不是必然,是因为我不是决策者。经过17个月,企业的窘况已经传导到税收,管理层应该有些痛感了,于是曙光就要出现了。当然,这也是主观的估计,不靠谱。



~~~~~~~~~~~~~~~~~~~~~~~~~~~~~~~~~~~~~~~~~~~~~~~~~~~~~~~~~~~~~~~~~~~~~~~~~~~~~~~~~~~~~~~~~~~~~~~~~~~~~~~~~~~~~~~~~~~~~~~~~~~~~~~~~~~~~~~~~

作者介绍:陈浩,1963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硕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现任北京浩鸿明凯(BMC)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1995年开展投资研究,1997年发明筹码分布、成本均线等技术分析指标,并推出《筹码分布》、《炒股一招鲜》等书籍、音像作品,成为了众多股民的启蒙教材。

2012年主持设计并推出天狼50灵动版,欢迎大家下载使用!免费下载地址:http://ld.tl5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