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更需问鼎经济学奖


  欧盟又多了一笔收入。总额120万美元,领取时间12月10日,地点奥斯陆。不过,这对财政捉襟见肘的欧盟来说,算不上一笔巨款。

  倒是这笔款项的颁发名义,让反对者顿感讽刺。英国独立党领导人NIGEL FARAGE就认为挪威人真幽默,“欧盟可能带来了和平,但肯定没创造繁荣,欧盟让数百万人挨饿和失业。看过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为利比亚战争加油打气之后,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实很荒唐”。

  现实比NIGEL FARAGE的评价更具讽刺意味:曾为政治创举的欧盟,正在经受债务危机肆虐的考验。危机爆发地之一的西班牙,继上周三标普下调评级至接近垃圾级后,上周四巴塞罗纳更是爆发了学生抗议削减教育支出的集会。不仅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欧盟其他成员国,也债务危机缠身。或许,这笔天上掉下来的款项,能够派上些用场,但要等2个月后才行。

  毫无疑问,这次考验是欧盟成立以来的最大考验。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里,欧盟都符合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评价。委员会盛赞说,欧盟在欧洲重建及柏林墙倒塌后稳定前共产主义国家中作出了贡献,欧盟在让法国和德国更加团结、以及帮助加强欧洲南部和中部国家的民主上,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一评价,却无可避免地因当前的欧债危机而引发争议。

  支持者的理由不可谓不充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欧盟是个历史概念,欧盟产生于战争,确切说产生于对战争的矫正。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欧洲都战事不断,最众所周知的是上世纪前50年的时间里,波及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都肇始于欧洲。战后,欧洲统一渐渐作为促进欧洲整体发展避免战争的最佳选项为欧洲主流政治思想所接纳,柏林墙的倒塌更是为统一创造了契机。基本的逻辑是,一个因避免战争共建和平而产生的组织,定会鼎力捍卫和平。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认为,欧盟事实上践行了自己的使命。

  然而,批评者的意见更切中欧洲当前的难言之隐。欧盟需要问鼎的其实恰恰是另外一个诺贝尔奖项——如果说和平奖是对欧盟过去的作为(抛开那些隐疾不提)的肯定的话,欧盟未来的和平则有赖于在另一个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上实现突破,欧债危机和由该危机凸显的制度与发展困局,都寄望于欧盟找到突破性的解决办法。

  前文提及的利比亚战争,因欧洲主要国家法国英国等的参与,而给欧盟的这一奖章划上一道疤痕。欧洲和以欧洲主要国家参与的北约,也多次担任局部战争的主力。这些隐疾的存在,告诉我们的是另一个话题:所谓的和平,确切说是欧盟内部的内和平,对外仍不乏采用战争解决争端的理论与实践。头戴诺贝尔和平奖桂冠的欧盟,应更新理念创新机制,以和平的思维解决国际争端,与世界共同营造欧盟的外和平环境。

  现实却是,外和平的理想仍很遥远,内和平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欧债危机让政治与经济不同步的欧盟尴尬——隔阂依旧存在,隔阂的墙壁也越筑越厚。欧元区核心国家与非核心国家的隔阂、欧元国与非欧元国的隔阂、欧洲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隔阂、各国内部不同派别因债务危机而加深的阶级与民族隔阂等,都让内和平承受考验。

  这些隔阂的存在,倒逼欧盟收起过往大一统的政治虚幻假想,真正创新思维,从体制和机制层面找到解决当前欧债危机困境以及欧洲未来发展的道路。这方面,制度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当大有可为。欧盟的政治制度要不要做调整,又该如何调整?现行欧元区的经济制度,是否适应欧元区乃至欧盟的未来发展?欧元区重债国能否在财政预算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这种种问题,都需要答案,需要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答案。

  结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比和平奖对欧盟更有现实意义。为诺贝尔和平奖而欢呼并“深感自豪”的范龙佩,现在更该做的是,收好和平奖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济学奖这一新目标上。范龙佩和他的欧盟,更需要这一奖项。我们想问问范龙佩,拿到这个奖项,5年时间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