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及其《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1666年,阿什利勋爵(1672年受封为沙夫茨伯里伯爵,后来成为辉格党领袖)到牛津大学访问他的医生朋友,认识了约翰·洛克。勋爵非常赏识洛克的才华,他邀请洛克担任自己的私人秘书和医生,洛克应允了。洛克从此一直伴随勋爵身边,直到勋爵去世。沙夫茨伯里伯爵家族曾经出过一个著名的哲学家,那就是沙夫茨伯里伯爵三世,他从小接受的就是洛克的教育。
成为沙夫茨伯里伯爵私人秘书之后的第二年,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为了帮助勋爵准备演说,起草文稿,洛克开始研究经济和财政问题。有时候,“他甚至躲在主人的椅子背后为他提词”。1668年,议会中有人提议通过法律将利息率从6%降低为4%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他们提出的理由之一是,荷兰经济很强大,它的利率就比英格兰低得多。这似乎是一种倒果为因的判断。荷兰之所以利率低是因为其经济强大,而不是因为实施低利率荷兰经济才强大的。为了帮助勋爵阐述反对政府操纵市场利率的主张,洛克写作了他的第一篇经济学论文《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此文直到“光荣革命”之后的1691年才出版,出版的时候加上一篇关于提高铸币价值的文章。
《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一文的核心观念是,自然利息率是由借贷市场上货币数量与商品数量的对比关系决定的。非市场的力量,无论法律还是其他力量都不能实际改变利息率。即使非市场力量使利息率一时偏离自然水平,长期来看,利息率还是会向自然水平回归。洛克的自然观念就是市场力量,就是自发力量。
文章开头讲到人为降低利息率的几个危害,比如最需要帮助的那些人群,也就是靠微薄的货币财产借贷谋生的寡妇或孤老,会因为利息的降低而使生活陷入困境;降低利息只会改善银行家的境况——因为利息降低之后,人们更愿意将货币存放到更加安全,信用更好的银行家那里,而且,银行家因为有一个程度的垄断权力,事实上可以通过某些手段提高借贷利率;还有,降低利率可能助长伪誓罪,从而会败坏社会道德。关于限制利率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后来的斯密的理解要比洛克深入一些。斯密说,弱势群体借贷,往往是为了应对迫不及待的事件,因此任何利率都可能接受。在政府限制利率的背景下,高利贷成为非法的,于是借贷者不仅要承担借贷利息的成本,还要承担也有非法借贷而增加的成本。这样出于维护弱者利益的法令可能反而损害弱者的利益。
洛克还强调,即使是希望降低利息以提高地价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土地同其他商品一样,其价格也是由供求所决定。降低利率也不能改善国际贸易。洛克反复强调,降低利息率会使部分货币退出流通,于是市场货币供给减少,贸易会因为缺乏流通手段而变得困难。财富是通过贸易获得的;没有财富的增加,也就没有经济的繁荣和地价的上升。
关于洛克在思想史上的地位,马克思说过:“……一般说来,英国早期的经济学家都把培根和霍布斯当作自己的哲学家,而后来洛克成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哲学家’”。作为自由主义经济学最重要的奠基人,洛克的“自然利息率” 对之后经济学的自由主义观念的发展就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古典经济学那里,斯密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及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可以看成是对洛克自然自发得到市场观念的另一种表述;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弗里德曼那里,他的“自然失业率”实际上是洛克“自然利息率”观念的一种延伸,而理性预期学派的“自然率”概念,实际上是洛克“自然利息率”观念的一般化和形式化。
文章中,洛克一再利用价值理论来讨论货币及价格问题。洛克后来具有了劳动价值论的某些观念,但在此书中,他的价值概念还是模糊混乱的。通常他讲的价值实际上是交换价值——这也是马克思之前价值问题讨论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洛克还讲到货币的“市场价值”和“内在的”“自然的”“真实的价值”。价值理论后来的发展中,市场价值通常是指价格,而“内在的”“自然的”“真实的价值”才是价值实体。在李嘉图那里,也就是劳动创造或决定的价值。不过,在洛克这里,这些都与劳动无关。有时候似乎指的是货币的数量或者重量或者含金量。
比较明确的是他的货币数量论。在洛克的观念里,货币的价值或者价格或者商品的价格,只与货币数量与商品供给的比例有关,与商品的效用或者其他因素有关。洛克一再强调供求因素对价值或者价格的影响,强调由于利率只受供求关系制约从而人为控制利率的无效性。
洛克还讨论了货币流通量问题,强调货币流通量受到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在讨论货币流通速度的时候,洛克还区分了必需品和享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不同反应问题,这里似乎有弹性的概念。在这里还谈到燕麦对小麦的替代问题,似乎涉及到了弹性的变化。
但是,讲货币流通量却一直没有涉及商品价格的影响。撇开商品价格因素,似乎不能对货币流通量进行解释。文章倒是提及商品化率问题,但表述得不是很清楚。这问题后来在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中得到了深入清楚明了的解释。洛克是孟德斯鸠的精神和思想导师。他不仅接受了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权力分离论”、“自由市场理论”,也接受和发展了洛克的货币理论。
《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中,因为涉及到降低利息对国家贸易的影响,洛克用很大篇幅讨论了贸易问题。从中体现出洛克一定意义上的重商主义色彩。比如,他认为,金银是财富的的多寡是一个国家贫富的标志;对于英国来说,获得财富的主要途径是对外贸易;还有,主张节约消费,强化储蓄,以及大力发展制造业等等。
前面讨论威廉·配第(1623-1687)的时候发现,被看成是古典经济学奠基人的配第,至少在其早期著作(如《赋税论》)中,还有着明显的重商主义色彩。相对于配第,洛克应该是一位更加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不过,思想的发展不可避免会打上历史的烙印,脱胎于重商主义的古典经济学总会保留重商主义的某些印迹。
结合前些日子对李斯特与若干重商主义经济学文献的阅读,我发现自从国家有能力行驶干预之时起,自由主义实际上只是一个例外。大部分的资本主义历史,国家对经济生活是存在干预的。这样看来,洛克的自由主义就显得不是那么纯粹。不过,我的这一视角并不一定可靠,因为它过多受到了重商主义的影响。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徐世谷先生翻译的《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一书的后面部分,附了详尽的“洛克生平和著作年表”,除了那些时代大事及经典作家的评价之外,有很多有关洛克生平的有趣内容。
1,洛克担任阿什利勋爵私人秘书之后,有了丰厚的收入,于是开始投资。主要是对外贸易,企业经营及贷款。1676年曾经放贷600镑,利息率就是6%。
2,因为受沙夫茨伯里伯爵谋反的牵连,1683年,洛克流亡荷兰,开始政治逃亡生活。1685年,英国政府要求引渡85名“叛乱者”,而洛克名列84名。不过,荷兰政府拒绝了英国的要求。在荷兰期间,洛克结识了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奥伦治亲王。1688年,英国发生宫廷政变,也就是光荣革命,奥伦治亲王被迎接到英国与他妻子玛丽一起继承王位。1689年,洛克与玛丽一同乘船回国。得以回国。他与亲王的妻子一起回国。
3,洛克回国后,结识了牛顿(1643-1727)。牛顿晚年的兴趣转向了宗教,他们通过书信往来讨论《圣经》及其他宗教问题。后来,牛顿来信称洛克为霍布斯分子。洛克体谅牛顿当时身体不好,没有回击,此后关系疏远。
4,洛克的爱情。1681年,49岁的洛克结识了一位哲学家朋友24岁的女儿达玛丽斯·库德华兹,她比他小25岁。哲学上的共同兴趣让他们相识相知相爱。之后的七年里,达玛丽斯给洛克写了深情款款的四十封信。大概因为洛克的逃亡,他们的恋情中断。1688年,洛克的《人类理智论》以摘要形式出版,受到了一些人的攻击。而发表文章支持他的就有达玛丽斯,此时的达玛丽斯已为人妇。
5,洛克终生独身。他收入丰厚,生活简朴,还一直热衷于投资。他应该是韦伯所说的那种新教伦理的践行者。去世的时候,留下二万英镑遗产,还有五千册藏书。他的自传里这样说——“我生性不好多事……素求淡泊,除了与三两知己和书卷相伴,平静走过人生,再无其他欲求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