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12月全国百城房价仍上涨


谢逸枫:12月全国百城房价仍上涨
中指院:2011年12月百城房价同比上涨2.86%

   导读: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周三(2012年1月4日)上午公布,2011年12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 为8809元/平方米,环比11月下降0.25%,其中37个城市价格环比上涨,60个城市环比下跌,3个城市环比持平。与2011年11月相比,去年12月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比上月增加3个,其中12个城市环比跌幅在1%以上。同比来看,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均价涨幅自去年8月以来持续缩小,12月上涨2.86%,较11月缩小1.2个百分点。另外,按100个城市住宅价格的中位数计算,全国住宅价格中位数为5825元/平方米,比11月下降1.27%。

   数据中显示,2011年12月住宅价格环比11月涨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为东营、新乡、衡水、汕头、廊坊、菏泽、乌鲁木齐、邯郸、宿迁、淄博。其中,东营和新乡环比涨幅在1.5%-2%之间;衡水、汕头、廊坊和菏泽环比涨幅在1%-1.5%之间;其他4个城市涨幅在0.9%-1%之间。另外,郑州、大连等27个城市价格环比11月上涨,涨幅均低于0.9%。2011年12月百城住宅价格同比上涨2.86%,涨幅较上月缩小1.2个百分点,是去年6月以来的最低涨幅。其中,5个城市同比涨幅在10%-15%之间,75个城市同比涨幅在10%以内。2011年12月有20个城市住宅价格同比下跌,下跌城市个数比上月增加11个。其中,芜湖、宁波、海口、苏州、重庆(主城区)、嘉兴、无锡、成都、泰州共9个城市跌幅在1%-5%之间,另外11个城市跌幅均小于1%。

   中国100个主要城市12月份平均住宅价格为人民币8,809元/平方米,低于11月份的人民币8,832元/平方米,环比跌幅为0.26%,略低于上月的0.28%。 其中,60个城市的房价环比下跌,37个城市的房价上涨,有3个城市的房价持平。与上月相比,12月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比上月增加3个,其中12个城市环比跌幅在1%以上。在跌幅榜上,金华、泰州、无锡、佛山、吴江等5个城市位居前列,均为此前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其中金华跌幅超过2%。东营、新乡、衡水、汕头、廊坊则领先涨幅榜,但涨幅均不超过2%。

   201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走向何方?201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下2012楼市政策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从成交量萎缩到房价出现真正的松动,2012,值得期待。2010年4月,本轮楼市新政启动,是年,7- 8月和年尾的两次大反弹,让开发商渡过了一个丰收年,调控沦为“空调”。2011年1月,中央政府加码楼市调控力度,“限购”、“限价”、“限贷”等政策全面升级,市场成交量急转,调控效果在限购城市显现,成交量下降,百城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下跌。

   研究院最新报告统计,从全国来看,去年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增速分别为29.9%和20.5%,增速在2010年35-40%的历史高位上持续回落;商品房需求在2010年的高位基础上继续增长,去年1-11月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5%和16.0%,增速比2010年全年略有下降。

   2011年1到10月份住宅销售面积40个城市同比下降0.1%,其中21个城市同比下降,但19个城市还是同比上升的,全国总体情况尚可。但“史上最严调控”政策的威力已在限购城市显现,成交量下降,百城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下跌。从重点城市来看,去年1-11月,一二线代表城市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5%、7%,但去年9-11月单月同比降幅均在30%左右,降幅有扩大趋势。从绝对量来看,一线城市近期成交量已低于2008年低点,二线城市表现各异,杭州、南京低于2008年,武汉、天津好于2008年,而唐山等三线城市普遍高于2008年。

   2012年中国经济遭受多重因素承压,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有可能跑至10年低位,经济增长率甚至可能不到8%,房地产市场崩盘的恐慌成为最大的风险威胁。从过去一年观察来看,房价下跌、房地产投资骤降以及出口放缓成为三大承压因素。房价持续下跌及房地产投资骤降,或给占中国GDP约一半的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沉重打击。2011年底7000亿房地产信托兑换密集到期,已经开始着手针收紧对信托业的监管政策。开发商融资收紧,负债高企、销售持续冷淡和回款困难等因素,使得业界担忧房地产信托风险。

   2011年中国贸易顺差急速缩窄,也可以想见2012年至少会有一个季度录得贸易逆差。亚洲邻国正在借助本币贬值赢得竞争力,而出于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担心,北京方面却不能允许人民币大幅贬值。还有一些不确定性较高的其它因素也可能拖累经济。房价下跌或影响到汽车、家具和家电的销售。虽说政府可以透过减税和下调进口关税等方式,来刺激这几类产品的销售;但在经济放缓时期,政府的税收收入也许已经面临着压力。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表示,从12月百城价格环比数据来看,去年12月份百城房价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低于上月0.02%。从价格环比下的城市个数看,比上月增加了3个城市。从房价跌幅范围看,控制在1%以上下跌幅度。表明国务院调控已完全遏制中国部分房价上涨过快趋势,调控取得明显效果,目标已经实现房价从上涨到停涨再到下降的回归合理水平过程。

   这轮调控中,与房价稳中有降伴生的是交易僵局的持续。如何打破僵局?主要是“两端发力”。对开发商,卡紧资金流,消除其囤房、囤地的根基,使其回归到通过销售房屋回收成本的路径上来;对购房者,则是要为其合理需求提供释放通道,使市场恢复正常的活跃度。不容忽视,一系列政策在有效抑制炒房投资需求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合理购房需求产生“误伤”。

   从银根看,央行表示,2012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需求看,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已相继表态,今年均将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投资投机性需求今年可能继续受到遏制。从供应看,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各地去年中小套型住房供地和建设比重均明显上升,再加上库存增加,今年楼市不具备因供应短缺而产生“抢购”的环境。不排除一些二、三线城市房价今年仍然上涨。为防止上涨动力的“过快转移”,要通过责任机制严格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同比来看,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均价涨幅自今年8月以来持续缩小,12月上涨2.86%,较11月缩小1.2个百分点。2011年12月份新建住宅平均价格较2010年同期12月份的人民币8,564元/平方米上涨2.86%,低于11月份4.06%的同比涨幅。2011年12月3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13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下降13%,至人民币1.86万亿元,表明去年全国土地市场非常低迷。

   截至2011年12月28日,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8634.4亿元,同比减少13%。 土地出让金收入前十名的城市出让金累计达7764.3亿元,占130个城市总额的42%,这些城市主要是经济发达城市、沿海及省会城市。与2010年上榜城市土地出让金均同比大幅增加相比,2011年上榜城市多数同比减少。其中上海土地出让金1260亿元,同比减少16.7%;北京土地出让金1019.3亿元,同比减少37.9%;大连土地出让金529 .1亿元,同比减少59.7%。2011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成交楼面均价1061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6%;其中住宅类用地1473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2%。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认为,从12月百城价格同比数据看,12月百城房价继续保持上涨趋势,但是价格同比涨幅则大幅收窄,房价涨幅明显回落。这与每个城市的刚性需求有关。毕竟长春市是省会城市,城市的开放程度、流动人口等程度都相对较高,所以刚性需求更多。这种需求对支撑房价有一定的作用。

   总体来看,2011年12月100个城市的住宅平均价格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降幅与上月基本持平。百城住宅价格下降的幅度和范围继续扩大,一、二线城市大型房企部分项目降价的趋势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蔓延。降价楼盘多以新项目为主。年关将至,更多开发商以价换量积极推盘,促销手段花样频出,争取岁末最后冲刺。

   根据百城价格指数对北京等十大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12月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5588元/平方米,环比2011年11月下跌0.48%,跌幅比上月扩大0.1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2011年12月十大城市住宅价格全部环比下跌,其中成都和重庆(主城区)跌幅最大,分别环比下跌1.10%和0.89%,深圳、广州、南京、天津跌幅在0.5%-1%之间,上海、北京、杭州、武汉跌幅在0.5%以内。

   同比来看,十大城市平均价格上涨0.42%,涨幅降至年度最低点。2011年12月,同比上涨和下跌的城市各一半。这份民间报告于每月初发布,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一致的是,报告反映出的房价下跌通道已经确立。按照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已有49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上涨的城市仅有5个。

   2011年12月十大城市住宅价格指数
   城市   环比涨跌 同比涨跌
   武汉 -0.02%   4.23%
   杭州 -0.24%   -0.56%
   北京 -0.25%   1.48%
   上海 -0.42%   0.65%
   天津 -0.56%   -0.06%
   南京 -0.62%   -0.53%
   广州 -0.68%   4.26%
   深圳 -0.70%   2.40%
   重庆 -0.89%   -2.55%
   成都 -1.10%   -1.19%

   根据百城价格指数对100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2011年12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809元/平方米,环比11月下降0.25%,其中37个城市价格环比上涨,60个城市环比下跌,3个城市环比持平。与上月相比,本月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比上月增加3个,其中12个城市环比跌幅在1%以上。同比来看,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均价涨幅自今年8月以来持续缩小,12月上涨2.86%,较11月缩小1.2个百分点。另外,按100个城市住宅价格的中位数计算,全国住宅价格中位数为5825元/平方米,比11月下降1.27%。

   根据百城价格指数对北京等十大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12月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5588元/平方米,环比11月下跌0.48%,跌幅比上月扩大0.1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本月十大城市住宅价格全部环比下跌,其中成都和重庆(主城区)跌幅最大,分别环比下跌1.10%和0.89%,深圳、广州、南京、天津跌幅在0.5%-1%之间,上海、北京、杭州、武汉跌幅在0.5%以内。

   同比来看,十大城市平均价格上涨0.42%,涨幅降至年度最低点。12月,同比上涨和下跌的城市各一半。其中,广州、武汉、深圳、北京涨幅在1%-5%之间;上海涨幅小于1%;重庆(主城区)和成都跌幅较大,分别为2.55%和1.19%;杭州、南京、天津跌幅在1%以内。

   楼市观望气氛已经形成。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开发商资金压力不断增大,促使其开始不断促销跑量,大中城市房价出现下行势头,房价泡沫逐渐被挤出。截止2011年12月28日,成交:一线城市楼市总体成交量相比 2010年下降19.49%。截止2011年12月28日,供应:全国主要城市楼市库存量均处在高位。下半年以来,销售萎缩加上新盘不断上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新房库存量均持续保持在历史高位。截止2011年12月28日,价格:在政策严厉打压下,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调控效果在限购城市显现。面临成交量持续低迷的现状,北京等大中城市主流品牌企业纷纷实行“以价换量”策略,部分楼盘加大促销力度,拉低整体成交均价。

   2011年,楼市风云骤变,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是痛苦的一年。2011年国家继续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限购、限贷、限价为特征的调控,成为2011年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国家极其严厉的行政手段、央行极度紧缩的货币政策,购房需求受到严格控制。强制硬推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力求弥补调控下滑的商品房投资,为改变住房由市场单边供给赢得了时间。由龙头房企引领的降价潮从10月持续至今,各地成交量下降,百城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下跌、三年来北京房价首次实质性下跌等等,一系列的现象表明了年轻的地产行业弥漫着悲观。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认为,对房地产业而言,本轮房地产调控事关中央政府公信力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2011年11月底,央行近三年来首次下调存准率,预计货币政策将在2012年继续微调,其微调力度和节奏将是影响2012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关键。2012年国家对房地产政策一是完善,二是调整,三是继续整顿,国家将进一步理顺房地产政策,纠偏改错,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国家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基建政策与使用管理政策;国家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土地分类供应政策;一线城市征收房产税将陆续出台;开征房产税之时,就是限购房政策自动取消之日;国家按区域性调整政策性商品房政策;下半年对商品房的金融政策将适度调整;下半年对商品房的管理政策也会适度调整,调整幅度不会太大。

   货币政策微调,2012年货币政策将由2011年的“稳中偏紧”向“稳健”转变,但全面放松可能性不大。预计2012年总的信贷规模可能与2011年持平,达到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期间放贷近11万亿元天量的可能性很小。2012年,公积金贷款利率五年期以上由4.3%调整为4.9%;基准商业贷款利率,五年期以上基准利率由6.4%调整为7.05%。为保留现金,开发商已经在放慢项目建设的速度。银行受资本充足率上调所限,不指望能帮上多大的忙。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表示,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土地贷款、开发贷款和购房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在20%左右,按揭贷款只占GDP的12%,比美国低了60个百分点,按揭贷款证券化率为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以新房为主,房地产行业对上下游产业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影响较大。2010年房地产增加值就已占GDP的5.56%,加上建筑业增加值合计占比更是高达12.22%。

   我国房地产市场从上世纪末起步,目前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从市场成熟度看,北京、上海等少数一线城市只是在近两年二手房交易量占比才上升到60%左右,离成熟市场还有距离,其他城市则相差更远。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刚达到50%,如果未来20年将城镇化率提高到70%的国际平均水平,每年将有1500万左右的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过去10年中,我国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2%,预计未来也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大量以收入增长为基础的房地产刚性需求,是实现以价换量的基本条件。只要房地产市场经过了实质性调整,就可能吸引一定的刚性需求买家阶段性进场。

   尽管中央要求继续执行限购的通知,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悄然松绑限购令。价格走势仍然严峻,无人能够改变城镇住房刚性需求的局面,但商品房不会走出计划与市场经济共存的怪圈。土地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循环,建设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循环。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表示,保障房建设力度持续加大,规模迅速增加,地方政府将面临更大资金压力。近几年保障房建设规模迅速增加,政府资金压力较大。2009年,我国保障房计划建设387万套,2010年达到580万套,实际开工590万套。“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计划建设保障房3600万套,2011年已经完成了开工建设1000万套的目标。今年政府要进行保障房建设中期评估,保障房建设规模或将进行调整,预计2012年保障房开工建设目标为800万套,相比原计划的1000万套或将略有下调。

   保障房能否成为楼市“稳定器”,保障房在深层次上影响着购房者的预期,还能缓冲商品房投资下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起着市场”稳定器“的作用。我国的住房供应仍存在较大结构性缺陷,保障房覆盖率不超过10%,远不能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必要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使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0%左右。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对稳定房地产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过,尚有几大深层次问题亟待破解。比如,根据房屋建设周期,1000万套保障房今年进入全面施工期,其建材、人口成本将明显高出去年。今年保障房的资金需求将创新高,融资创新迫在眉睫。其次,保障房项目配套设施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放大。再如,今年将有更多保障房投入供应,分配如何确保公平成为重要课题。应加快建立保障房申请者经济状况核对的合理机制、住房保障方面的法制建设完善,堵塞漏洞。

   预计在2012年或更长时间内,房产税试点改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尽管试点初期由于税率较低、覆盖范围窄,不会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但其长期影响不容忽视。房产税改革试点和相关配套制度的逐步实施,将优化房地产税收制度、平衡房产持有和交易环节税负,有助于促进公共财政制度的变革,从根本上有助于房地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可能降低相关城市限购的必要性,这将为限购政策的逐步退出提供条件。若经济下行趋势和房地产投资等指标增速放缓,通过房产税试点并逐步退出限购可能成为政府的一个选择。

   来的楼市调控还应补足两方面的软肋,一是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包括居民住房信息、住房困难人群的信息等,为调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制度性创新需要加强,比如房产税的完善与推广、中央及地方税收分配制度的改革等。以房产税为例。来自重庆、上海两地的信息显示,试点期间房产税征收力度虽然不大,但对住房消费已显示一定引导作用。

   不过,全面开征房产税还需清除三大障碍:信息障碍,要加快全国住房信息数据的联网;法律障碍,要对已有的法律、法规、地方政策进行梳理清理;征收障碍,是自己申报还是政府认定,滞纳税款如何处理等,都需要细化。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必然要触动各方更多的利益。比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联网近年来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一大原因就是此项工作涉及地方、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殊为复杂。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表示,从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2012年房地产调控的总基调是“稳中微调”。因为房地产调控基本上是围绕经济运行情况来进行的,要配合201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调,所以,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出现方向性调整。

   谢逸枫认为,2012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思路将围绕几个方面运行:第一,增加市场供应,尤其是增加保障房的供应。第二,继续遏制投机投资需求。第三,扶持首次置业。近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明年要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优先保证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这暗示2012年个人住房首套基准利率可能回调。第四,继续实行限购、限贷、限价政策,目的是防止房价在政策退出的情况下出现快速反弹。“但不排除地方政府对政策进行微调,比如已限购的48个城市里,房价回落、楼市萧条、土地出让金下降的城市,地方政府考虑到自身情况,可能在调控政策具体细节上进行调整。

   201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新增大量库存,所以2012年市场主要目标是消化库存。但另一方面,当前全国土地市场已经转冷,预计2012年全国房地产投资额也将下滑,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过了库存消化期后,房地产市场可能再次出现供求失衡的局面,房价可能再次大幅反弹。去年调控政策对遏制投机投资购房起到了明显作用,今年调控的总体基调不会放松,但考虑到经济发展方面的因素,局部地区的政策可能出现微调,比如限购的区域、限购的对象、首套置业的基准利率等。

谢逸枫

201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