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化旅游村寨要成为四川旅游的新亮点
李华新
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创建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村寨,这是1月20日举行的精品文化旅游村寨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去年12月,四川省启动全省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并形成阶段性成果。省委农工委召集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等省级相关部门对此次调研成果进行座谈讨论。(《四川日报》120122)
应该说是四川真正能够成为了解和观察人文活动生动场景和图像的活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还是应该走到四川的村寨去,因为在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四川,村寨中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沿革,是四川游的最山东和具有神韵之地,而且随着四川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加大投入,以及在抗震救灾重建中的村寨建设,使得大山深处的不少旅游资源得以面世和文人知晓,正在成为新的一批旅游资源。而在新的规划中也罢村寨 游的打造放在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上。
其中四川的这次会议就对村寨游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对关于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积极创建精品文化旅游村寨的指导意见进行认真讨论后,会议指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要以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繁荣农村文化为主题,以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寨为重点,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为途径,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突出农民主体,强化政策支持,加快统筹推进,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积极创建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村寨。
200多万年前,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王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14个少数民族按在省内人口的多少依次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四川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藏族人口122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羌族人口30万人,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此外,省内有18个市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06年底,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达80多万人,这里有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区)和92个民族乡。这些少数民族的居住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中,就有大量的旅游文化信息存在。
彝族是四川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是一个古老且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男女老少幼都喜欢披一件羊皮毡,俗称“擦耳瓦”。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
而且四川,成都,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自然风光秀美丰富,月月都有丰富的活动节日。
元旦——龙池冰雪节;春节——自贡恐龙灯会、瓦屋山冰雪节;清明节——都江堰放水会;6月24日——凉山火把节农历;8月31日——合江荔枝节;9月9日——泸州名酒节;10月中旬——米亚罗红叶节等等,几乎月月都有不同的民族风情的节日。四川旅游商品资源及其丰富,品类繁多,蜀南竹海的竹根、竹雕,攀西的彝族工艺品等闻名海内外。巴蜀特产如酒:五粮液、泸州老窑、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 沱牌大曲。茶:蒙顶石花、峨眉毛峰、青城雀舌、早白尖功夫、三花牌茉莉花茶。食品:涪陵榨菜、宜宾芽菜、天府花生、夹江豆腐乳、郫县豆瓣、叙府糟蛋、广汉缠丝 江安血橙、梁平柚。工艺美术:蜀锦、蜀绣、瓷器、竹编、江安竹簧。
也就是说,四川的文化旅游资源最难过在精品文化旅游村寨的建设体现出来,因此注重突出文化底蕴,打造文化旅游型综合体;挖掘特色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发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强环境整治,建设生态优美村寨。将会成为四川旅游新的亮点和新的魅力所在。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