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以至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对温州、浙江乃至全国的民营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无疑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经济能有今天,“温州模式”功不可没。
但是,最近几年来,“温州模式”受到了理论界和经济界的广泛质疑,尤其是今年高利贷破裂后,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很多浙江政府官员和浙商都同时发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温州模式”的出路在哪里?
一、困境
(一)、专业市场萎缩或消亡:当年,温州永嘉桥头的纽扣市场,是永嘉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她的崛起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开启先河的一个典型缩影。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该市场的发展跨入鼎盛时期,被《半月谈》杂志称为东方布鲁塞尔,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如今,原本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永嘉纽扣市场和瑞安场桥的羊毛衫市场、温州矮凳桥的灯具市场,都已门庭冷落,逐年萎缩,其它更惨的专业市场甚至已不复存在。
(二)、人、财外流:近十年来,笔者遇到过不少温州朋友,有生意人、学者、政府官员,其中的一部分人,想尽一切办法,纷纷跑到了国外,跑到了京、沪、杭等地。当我问他们为什么离开温州时,答案出乎意料的一致,仿佛开过会、统一过思想:温州的居住环境、子女教育、生活质量、交通条件等,无法和京、沪、杭相比,而房价、物价等方面,比京、沪、杭有过之而不及。再者,现在的温州人,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人了,他们不但财大气粗,而且见多识广。用几个笔者熟悉的温州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什么样的地方没去过?什么样的东西没吃过?”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批富起来的温州人为了追求高品位的生活质量,为了下一代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便纷纷离开了生养他们的温州,这表面上看起来多少有些尴尬,但实际上可以理解。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现在的温州,人才和资金,包括本土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正在加速流向国外和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温州这座历史悠久、经济繁荣的城市,正面临人才短缺之忧。而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是:随着人才的外流,企业是否也会外迁?财富是否也会外流?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三)、重经济轻教育:这几年,笔者因工作原因经常去北京,几次在景山学校和北京实验二小附近的小区门口,看到一、二个大妈带着几个小学生东游西荡,大妈与小区的保安侃大山、吹牛皮,旁边的几个小学生无所事事、打打闹闹。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一个大妈时,大妈很自豪地对我说:“他们都是温州人,父母亲都在国外做生意,有的是钱,每人交了50万元赞助费才进来的。他们在这里读书,成绩无所谓,主要是为了拉上同学关系,这些同学的父母亲,很多都是各大部委的实权干部,有了这种关系,还怕什么呀?成绩算什么啊!”我听后大吃一惊,我虽然也是浙江人,但我是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教育方法。我再次问大妈:“他们在你家吃住,你的收入不少吧?”大妈很牛逼,一副不屑与我讲话的样子。在我的再三追问之下,大妈十分严肃、十分认真、一字一句地对我说:“说出来吓死你,光是一年的工资,就十万,这还不包括过节费、过年费!”听了大妈的话,我久久无语,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后来遇到几个温州的朋友,说起这件事,温州朋友异口同声地说,这很正常啊,虽然他们成绩不好,但可以当老板赚钱,说不定以后成绩好的同学还要给他们打工呢?
温州朋友的话,不知道是不是代表了温州老板的普遍看法?如果是的话,依笔者之见,这是一种看似聪明、有远见的做法,实则是一种愚蠢、短视、自私的行为。如果温州少年都这样的话,那他们长大成人后,永远只能当别人的跟班了,就像现在温州生产轻工产品一样,要么冒仿国外产品,要么干脆假冒,根本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样的教育模式,恐怕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但愿我不是孤陋寡闻。
(四)、投机盛行: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尽管搞了很多假冒伪劣商品(如假冒劣质皮鞋),但因为肯吃苦、敢冒险,目光敏锐、行动果断,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了温州经济,实现了发家致富。两者相比,还是功大于过,已经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公认和敬佩。但是,随着财富的增加,许多温商的头脑开始发热,野心恶心膨胀,为了快速获取更多的财富,争先恐后地走上了一条投机之路:
1、赌博:上海宝山公安分局曾捣毁一个由温州人邹松华开设的“团赌”窝点,抓获涉赌人员63人,赌资近亿元。邹老板邀请众多温州富豪太太、富二代驾驶名车或包机前来豪赌。输赢以十万、百万元计。设赌人牟利的方式,就是从赌资中抽取5%的资金作为报酬。据邹松华交代,他一般一天只开四场,而他们每场可牟利30万至50万元,也就是说一天最多时可牟利200万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温州查处赌博案件3166起,拘留4865人,打掉赌博团伙128个。2009年,全市查处赌博案件1440起、涉案6213人。2011年1至8月份,全市查处赌博案件1300多起、涉案4000多人,打掉赌博团伙34个。
据笔者调查,温州出现老板逃跑的企业往往存在从事非主业,并参与了赌博、高利贷、资产转移国外的情况。对此,有关部门的有关领导,片面强调“维稳”,还要求银行继续放款,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难道我们要鼓励那些投机者继续炒房、炒地、转移资产到国外?
2、职业炒家:这几年,笔者在全国各地跑了不少地方,每到一地,当地人首先和我说的话就是:我们这里原来的房价是多少,现在给温州人炒高了;原来的三轮车多少钱一辆,现在给温州人炒高了;原来的棉花多少钱一吨,现在给温州人炒高了……
温州人,真是职业炒家啊!
(五)、转型困难:目前的温州,正面临地少人多、资源匮乏、人才和资金等要素外流,活跃的资本市场因债务风波处于停滞状态,工业经济效益滑坡等严峻形势。“温州模式”当年先发优势的环境已不复存在,现在的政治、经济环境都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小微型企业不再具有先进性。转型升级虽然是必由之路,但在温州的现实条件下,要想对传统产业整体转型谈何容易。
二、出路
(一)、转变观念:温州的发展,一开始靠的就是观念转变快。当上海人还陶醉在计划经济温床的时候,温州人就以“走遍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在浙江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国家没有多少投入的情况下,硬是把经济发展起来了。现在,温州的发展遇到了相当大的瓶颈,如何突破?同样需要转变观念,痛下决心解决发展中的劣势。如: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房价高,留不住外来人员等等,这些都是发展中的劣势。发展经济关键靠人才,但温州作为炒房的发源地,房价已经超过了天花板,如果市政府不给科技人才发住房,人家怎么敢到温州来?温州好像不是长寿之乡啊!看起来,温州炒房团在把房价炒高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后路堵死了。在此现实情况下,转变观念,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和迫切,这也是对温州地方政府政治智慧的考验。
(二)、吸引人才:温州地处浙江东南角,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种高、精、尖人才一直短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才的需求量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温州的文化、科研机构数量,也与温州这个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极具知名度的城市不相适应。在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极度残酷的背景下,要改变温州低层次、小规模的经济结构,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人才显得非常非常之重要。以笔者之见,温州要想实现新的经济腾飞,光靠“草根企业家”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只有这样,温州的前途才会继续光明和灿烂。
(三)、转型升级:温州企业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方面,对一些技术含量低、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落后企业,要坚决淘汰。另一方面,针对温州民间资本雄厚的实际情况,政府可以引导民企组建一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温州的整体竞争力,否则,长此以往,温州经济有可能被慢慢边缘化的可能。当然,也要避免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为转型而转型,放弃现有成熟的产业,而去规划本土不具有优势的产业。
(四)、各方努力:温州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这不是简单的、局部的、战术层面就能解决的,而必须从全局的、战略的层面去考虑、去着手。但无论怎样,笔者认为必须同时做到以下三条,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神仙也没有办法:
1、作为企业层面来讲,要踏实、专注,不要有好高骛远、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的思想。做企业,就是做人、做历史,任何虚假的东西,不会长久,最后都会垮台。炒地、炒房、炒煤、炒大蒜,制造地沟油、毒奶粉的行为,不是做企业,不是做生意,说得好听一点,是投机取巧、投机倒把,说得难听一点,是犯罪,是典型的谋财害命。
2、作为地方政府层面来讲,要尽一切可能引导、帮助企业发展,尤其要从战略上、信息上、政策上给予帮助,千万不能有刁难、欺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生。在现有的体制下,对企业难以做到的事,要全力协调,只要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给予宽容。另外,在如何看待地方主管政绩的问题上,也应有正确的理解,GDP不是唯一的,物价指数、幸福指数、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受教育的程度等等,都是政绩的重要内容。
3、作为国家层面来讲,勿与民争利,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打压;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责难。历史上,一度最受推崇的王安石变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与民争利的做法,当时就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批判,司马光直截了当就指出王安石是在与民争利。时间不长,王安石变法宣告失败。同样的例子是清末的洋务运动,作为洋务运动的发起人,李鸿章搞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鼓励商业发展,鼓励商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公务员们发饷。可想而知,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对于民族工业的做法就是边养边杀。最终,民族工业没有发展起来,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大清朝很快灭亡。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国家应让利于民,只有这样,一个国家的民族工业乃至整个经济,才会生生不息、健康地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浙商的一员,笔者衷心地期望“新温州模式”在浙江大地早日出现!
-----谨把此文献给正在商海中搏击的浙商朋友们
陈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