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旅游经常会参观寺庙,日子久了,次数多了,就会对寺庙的基本布局有所了解,在这里我想对我国寺庙的基本布局呈现我的认识。
寺庙建筑虽然根据地势而定,但总体布局基本是这样的:寺庙都有大门,称作山门,都为三门并立,中间为大门,两旁是小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门呈殿堂式,内有塑金刚、力士像分列两侧,手持金刚杵守护佛法,封神演义把这说成是哼哈二将郑伦和陈奇死后封神而成。
入门后有一院落,天王殿就在院落的尽头伫立,它也就是寺庙的前殿,天王殿的正面一般是弥勒佛坐落,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分列两边,四大天王被《封神演义》中国化,赋予风调雨顺的吉祥意义。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青色甲胄,手持宝剑,掌管风(与剑锋谐音);东方持国天王魔礼红,白色甲胄,手持琵琶,掌管调(琵琶调弦);北方多闻天王魔礼海,绿色甲胄,手持雨伞,掌管雨;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红色甲胄,手持蛇,掌管顺(蛇身鳞片须顺捋)。
弥勒佛的背后,用木板隔开,正对着大雄宝殿的是护法天神韦驮,它的造型有三种式样:左手握宝杵搭在左肩上,右手叉腰,端正站立;双手合十,宝杵横放于两腕之间,笔直站立;左手握宝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脚略向前立。当韦驮的造型为第一种式样时,说明该寺庙规模较大,可以免费招待游方僧人食宿三天;当韦驮的造型为第二种式样时,说明该寺庙规模中等,可以免费招待游方僧人食宿一天;当韦驮的造型为第三种式样时,说明该寺庙规模较小,不能免费招待游方僧人食宿
天王殿后面是一个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是伽蓝殿。伽蓝殿供奉的塑像正中是波斯匿王,左边是祗陀太子,右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他们施舍树木、花园为释迦牟尼修建伽蓝的善行。两侧常供18位伽蓝神(寺院守护神),《释氏要览》卷上给他们编的名字是: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也有加供关羽的,智顗说见关羽白日显圣而建立玉泉寺,关羽也被算作伽蓝神,内外有别,在殿中特作一小龛供奉。西配殿是祖师殿,供禅宗祖师。正中是东土初祖菩提达摩,左边是六祖慧能,右边是百丈怀海。
过了天王殿,就是大雄宝殿。它是寺院的正殿,供奉佛像有多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是释迦摩尼像跌坐正中,造型常见有三种:第一种是结跏趺坐像,盘腿打坐,双手仰放于下腹前,右手放在左手上,两个拇指的指端相接,名为“禅定印”,表示禅定;右手覆于右膝,手指头下垂触地,名为“降魔印”,表示令地神出来证明自己已经成道,使魔王停止扰乱并惧伏;一说“触地印”,表示成道前为了众生所作出的种种牺牲,大地能够证明,这一种是“成道相”。第二种也是结跏趺坐像,左手平放腿上,右手向上,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名指相捻作环状,名为“说法印”,这一种是“说法相”。第三种是立像,左手手掌向外,指端下垂,名为“与(施)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当胸,手掌向外上伸,名为“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痛苦。这五种手印合称释迦五印。也有供奉阿弥陀佛的又称接引佛,塑像造型常作接引众生的样子,右手下垂,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托金莲台,是众生在极乐世界的座位。
还有在大雄宝殿供三尊佛像的,佛教说佛以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三身传法。法身指先天具有的如来藏、真心、本觉,以此为成就佛果的因(根据、基础),法身佛是毗卢遮那佛。报身指以法身为因,证得果报之身,报身佛是卢舍那佛。卢舍那含义是光明普照,表示功德圆满,证悟真理。报身的净土是莲花藏世界,因而报身佛坐莲花座,每个莲花花瓣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应身指佛为解救六道众生而变现出天人鬼龙等等形象,应身佛是释迦牟尼生身,又名释迦文佛。塑像中尊是法身佛,左尊是报身佛,右尊是应身佛。
供三尊佛像的还有两种情况:横三世佛——塑像正中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其两侧是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左尊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典型造型是结跏趺坐,左手平放腿上,持钵,右手曲臂扬起,持药丸。其两侧是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右尊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典型造型是结跏趺坐,双手重叠足上,手中放一莲台。其两侧是胁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竖三世佛——塑像正中是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左尊是过去世燃灯佛(一译锭光,佛教说他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右尊是未来世弥勒佛。
最多有供奉五尊佛像的,多见于宋辽寺院,属于密宗。五尊佛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佛,又叫五智如来,代表五种智慧,综合体现佛的全部。塑像正中是法身佛大日如来,左边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代表福德,左边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代表觉性,右边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代表智慧,右边第二位是不空成就佛,代表事业。
弄明白很有好处,否则入得寺庙,总觉得好似相识,却又总是不识。有点识了,进了寺庙就很有看头了。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念头对寺庙的布局做了初步的探研,的确自打有了这样的初步认识后,我再进寺庙时,就觉得太有看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