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国人近视基因


  日前,英国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主导的关于近视的基因研究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研究结果已发表于9月12日的《自然-遗传学》网络版。

  该研究由伦敦国王学院的皮罗·希西(Pirro Hysi)博士主导,在对4000多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分析后,他们发现并命名了一种新的基因RASGRF1。通过对13414名分别来自英国、荷兰和澳洲的白种人群的实验研究,发现该基因附近一些独特的DNA密码子结构和视觉误差有很强的联系,因此被认为可用来针对近视做进一步的研究。

  特里·杨(Terri Young)是美国杜克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Center for Human Genetics at Duke University)的眼科专家及儿科专家,她也是这项研究的主导人之一,针对近视已做了十年以上的研究。她解释说,眼睛本来就是一种基因治疗的选择器官,这种名为RASGRF1的基因于神经元及视网膜上高度表达,因此对于视网膜功能及视觉效果都非常重要,并且该基因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分子机制,可用于研究如何预防视觉损伤。科学家们希望在未来十年中能发明药物,如眼药水,预防近视疾病。

  由于新加坡国立大学(Duk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Graduate Medical School)的合作加入,并且因为近视在亚洲国家的普遍性(例如80%以上的新加坡人都患有近视),杨博士的实验小组还发现了另外一种基因CTNDD2,这种基因特别存在于中国和日本人种。

  不过,杨博士表示,近视的具体起因仍然是未知,就目前来说,遗传因素和视觉压力还是造成近视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她告诫人们不要持续紧盯近处的物体,如读报,看电视,驾车等,这些不仅对发育中的儿童有影响,对成年人亦然,并且她呼吁大家,走出户外,多看看远处,毕竟这还是目前来说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