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销步入电子商务时代


  2006年商务部实施了13项重点工程,其中之一就是以促进农村信息化和流通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此项工程被列入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后,在全国各地各级农业部门的引导下,涉及农业的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涉农网站已超过3万家。但是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还刚刚起步,商务模式、体制等仍不完善,因此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在现阶段不可能实现全部取代传统的商务模式,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006年商务部实施了13项重点工程,其中之一就是以促进农村信息化和流通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此项工程被列入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后,在全国各地各级农业部门的引导下,涉及农业的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涉农网站已超过3万家。但是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还刚刚起步,商务模式、体制等仍不完善,因此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在现阶段不可能实现全部取代传统的商务模式,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迅猛发展

  “我们的农副商城,现在已经试运行了3年,并于近期调整后正式上线。”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负责人王志刚说,“并且我们的农副批发商城也正在建设中。”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创办于2001年,是包括新闻资讯、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线上商城等综合性的电子商务网。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年底,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3万家,涉农网站超过6000家以上,但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农业网站数量较少。“电子商务平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支持,从目前看是局部的,但从长远看会带来农产品产供销模式的深刻变革。”王志刚说。

  现在部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取得较好效益,初步形成了信息环境下的区域性市场或全国性市场,并且成为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和农业贸易的活跃地带。

  在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特色农产品上网工程”的支持下,中农传媒与淘宝网、阿里巴巴合作,打造了“特色湖南”网上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产销的无缝对接。短短4个月,该网络的点击率高达587万人次,并且湖南的33个品牌农产品借助该网络平台,实现了4个月网上销售400多万元的良好业绩。

  两大优势

  电子商务专家认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信息流动、方便产业协调、提高市场透明度以及价格发现,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实时的市场对接、增加交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效应、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市场风险。

  另一方面,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或进行针对性生产,进而可以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个层次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初级层次。

  初级层次的网站主要是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二是中级层次。中级层次的网站不仅要提供供求信息,还会提供网上竞标、网上竞拍、委托买卖等在线交易形式。如上海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依托互联网组织全体交易商成员直接进行大宗农产品网上撮合交易,以覆盖全国的仓储物流体系和交易商服务中心体系为支撑,凭借银行为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提供的“银商通”资金结算服务体系(相当于股票的银企转账)。

  三是高级层次。高级层次的网站除了在电子商情网上发布信息、提供农产品在线交易之外,还力求实现交易货款的网上支付。如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北京的千腾网、中粮旗下的我买网等。

  四大瓶颈

  商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指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产销模式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可以培养广大农民的订单意识和品牌意识,引导人们按市场的需求从事生产,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提高。”但其实,在我国涉农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四大制约因素:

  一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政府财力物力有限,农业本身缺少投资的积极性,即使有条件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地区,农业网站所占的比例也极小。

  二是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待提高。有专家表示,要发展我国的涉农电子商务,就要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相关方面的培训。

  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环境有待提升。“我国目前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能力相对比较落后,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也还没有完全建立,与国际农产品质量体系脱节。而且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力量也比较薄弱,网站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也不是很多。”聂林海表示,另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也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四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还存在着用户对物流、售后等环节满意度低,总体缺乏统一的物流配送市场、电子商务交易缺乏全面的法律规范、网络诚信和安全体系有待加强等等问题,这些对建立在更为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而言,瓶颈制约就更是显而易见了。

  打破瓶颈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主要有两类:一是政府主办的供求信息服务型,包括各级政府组织的涉农网站。其次是各种经济实体办的商务服务型,其主要从事与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相关的企业商务电子化服务,主体客户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但多数以信息发布为主,只有少数能在网上真正实现联合供应销售。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分析道,随着网购竞争的日益加剧,产品和价格已不再是决定网购优势的惟一条件,现在网民更看重的是购物网站的服务能力。所以,对一些涉农电子商务网站来说,面对的是层级跨越式的挑战——从供应链、仓储到配送,都是全新的考验。

  对此,王志刚说:“涉农电子商务网能否成功要看他们能否找准定位,并建立一支优秀的运营团队,将自己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企业应把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个性化、专业化、区域化、移动化等趋势,提供高效的物流配送,形成深度的产业链合作。

  此外,对涉农电子商务网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资金。现在很多B2C型电子商务公司的背后都有风险投资的介入,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在投资方的压力下,为了实现短期利益而放弃长期目标。所以,企业在运作涉农电子商务网站时,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并且能找到独特的、不断创新的盈利点,只有这样才能支撑企业走得更远。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达到“无商不(电子)商务”的时代。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4.5亿人,年度增长率为20.3%。同时,在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渐趋成熟、国内农业急需实质性突破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双重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育已经开始提速,并将会逐步发展、完善、成熟。

  在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特色农产品上网工程”的支持下,中农传媒与淘宝网、阿里巴巴合作,打造了“特色湖南”网上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产销的无缝对接。短短4个月,该网络的点击率高达587万人次,并且湖南的33个品牌农产品借助该网络平台,实现了4个月网上销售400多万元的良好业绩。

  两大优势

  电子商务专家认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信息流动、方便产业协调、提高市场透明度以及价格发现,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实时的市场对接、增加交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效应、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市场风险。

  另一方面,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或进行针对性生产,进而可以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个层次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初级层次。初级层次的网站主要是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二是中级层次。中级层次的网站不仅要提供供求信息,还会提供网上竞标、网上竞拍、委托买卖等在线交易形式。如上海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依托互联网组织全体交易商成员直接进行大宗农产品网上撮合交易,以覆盖全国的仓储物流体系和交易商服务中心体系为支撑,凭借银行为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提供的“银商通”资金结算服务体系(相当于股票的银企转账)。

  三是高级层次。高级层次的网站除了在电子商情网上发布信息、提供农产品在线交易之外,还力求实现交易货款的网上支付。如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北京的千腾网、中粮旗下的我买网等。

  四大瓶颈

  商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指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产销模式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可以培养广大农民的订单意识和品牌意识,引导人们按市场的需求从事生产,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提高。”但其实,在我国涉农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四大制约因素:

  一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政府财力物力有限,农业本身缺少投资的积极性,即使有条件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地区,农业网站所占的比例也极小。

  二是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待提高。有专家表示,要发展我国的涉农电子商务,就要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相关方面的培训。

  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环境有待提升。“我国目前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能力相对比较落后,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也还没有完全建立,与国际农产品质量体系脱节。而且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力量也比较薄弱,网站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也不是很多。”聂林海表示,另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也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四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还存在着用户对物流、售后等环节满意度低,总体缺乏统一的物流配送市场、电子商务交易缺乏全面的法律规范、网络诚信和安全体系有待加强等等问题,这些对建立在更为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而言,瓶颈制约就更是显而易见了。

  打破瓶颈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主要有两类:一是政府主办的供求信息服务型,包括各级政府组织的涉农网站。其次是各种经济实体办的商务服务型,其主要从事与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相关的企业商务电子化服务,主体客户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但多数以信息发布为主,只有少数能在网上真正实现联合供应销售。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分析道,随着网购竞争的日益加剧,产品和价格已不再是决定网购优势的惟一条件,现在网民更看重的是购物网站的服务能力。所以,对一些涉农电子商务网站来说,面对的是层级跨越式的挑战——从供应链、仓储到配送,都是全新的考验。

  对此,王志刚说:“涉农电子商务网能否成功要看他们能否找准定位,并建立一支优秀的运营团队,将自己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企业应把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个性化、专业化、区域化、移动化等趋势,提供高效的物流配送,形成深度的产业链合作。

  此外,对涉农电子商务网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资金。现在很多B2C型电子商务公司的背后都有风险投资的介入,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在投资方的压力下,为了实现短期利益而放弃长期目标。所以,企业在运作涉农电子商务网站时,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并且能找到独特的、不断创新的盈利点,只有这样才能支撑企业走得更远。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达到“无商不(电子)商务”的时代。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4.5亿人,年度增长率为20.3%。同时,在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渐趋成熟、国内农业急需实质性突破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双重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育已经开始提速,并将会逐步发展、完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