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消息2011中国企业500强在四川成都发布,中石化以1.97万亿元营业收入连续7年居榜首。除了中石化外,前十的500强企业依次为中石油、国家电网、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建设银行、中国人寿、农业银行全部为超大型国有企业。
点评:人民日报对此发表评论,认为中国企业500强与美国企业500强的差距大幅缩小,在世界大企业中的地位大幅提升。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美国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为12.19%,高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1.56%,也高于美国企业500强的11.81%,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连续第三年保持领先水平。当然也承认与跨国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500强的强大和跨国企业的强大不可比,首先我们是以国家意志和垄断经营来推动这些企业做大,是垄断造就了高利润而不是竞争造就了今天的强大,就像中国古代盐铁垄断,国企的强大等于国家的强大,中国的银行股没有国家剥离坏账,为银行上市融资买单没有严格的禁入门坎怎么会有如此庞大的营业收入和垄断利润?其次我们是恐龙式的强大,规模庞大收入巨大,上述这些企业如果不能利用国家资本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是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高速扩张和规模增长,在国进民退的感召下国有企业近年来集体崛起并出现爆发性增长其代价是挤压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在行政的辅佐和推动下越做越大,与民争利无限扩张,当前的国有企业庞大是规模经济的巅峰。可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所谓规模经济也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必然规律,当规模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规模的不经济,出现经营效率低下信息反应滞后等等弊端,正如新加坡模式一样,国企庞大的后面是对创新和创造力挤压,对自主创业市场空间的占据,让中国民族成为缺乏创造活力依赖资源无度消耗而存在的恐龙;第三,国有企业过于强大,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规模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公权力无节制的扩大,结果是贫富分化,权利滥用和社会伦理严重失控。垄断企业似乎成为社会不公平的根源,不仅将造成社会动荡而且这种垄断形成的所谓强大和优势,也无法在全球化的舞台上与跨国企业竞争。
现在产生一种新的国企改革说法,特别提出董事会改革的核心是要让董事会有权聘任和解聘企业“掌门人”。但请问董事会成员来自哪里?谁来选举董事会,谁又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的利益呢?
《华夏时报》报道,上下游产业链出现肠梗阻,久违的三角债卷土重来,它的阴影首先笼罩了中小企业,随之魔掌开始伸向大企业。
点评:资金链紧张最终导致企业和企业之间互相拖欠,担保等等。上下游产业链直接形成梗阻现象,往往会在一瞬间拖垮一家企业。三角债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建设项目超概算严重,当年投资计划安排不足和自筹资金不落实,造成严重的固定资产投资缺口,形成对生产部门货款和施工企业工程款的大量拖欠(例如社会保障房资金不足,就可以采用拖拉欠款方式);二是企业亏损严重,挤占了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剧了相互拖欠;三是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或根本无销路,产品积压,产成品资金上升,形成产出挤压拖欠的恶性循环。
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报告数据也已经反映出这种态势。很多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都有较高幅度的增加。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额1.49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逾三成。其中,应收账款前十名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中国中铁、中国石化这样的大企业。其中最明显的要算工程机械类行业。据了解,三一重工应收账款净额达133.55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了133.16%;徐工机械上半年应收账款余额较去年岁末余额增加58.36亿元,增加了148.33%。统计显示,11家主要工程机械类企业二季度末的应收账款共计332.77亿元,同比增长78.54亿元,远高于同期营业收入54.51%的增幅。
三角债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一般高负债率,是生产流通梗阻即将触发金融危机的征兆,俄罗斯爆发全面金融危机的前兆之一,就是三角债拖欠在企业间蔓延扩散。作为企业间的公害三角债的蔓延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在上市公司中产生很多莫名其妙的地雷。也许降速时代讲投资可以不考虑业绩,但不得不关注企业的债务风险。
9月3日新闻点评——三角债成为企业新的风险点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