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生贵子引发的“莲”想


“枣”生贵子引发的“莲”想

  记者 占林涛 实习生 杜成杰 袁玉珍

 
   今年5月20日,河南新郑“好想你”枣业,成功登陆深圳中小企业板,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以传统农业为产业背景的“好想你”枣业,在当时新股屡屡破发的深圳中小企业板,逆势飘红,被誉为“史上最红IPO”。

   三个月来,河南红枣与现代资本市场的这次成功对接,让湖北的莲子产业联想翩翩。

  

  “好想你”的成功之道

  

   过去三年,“好想你”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52.61%,经营性净利润年复合增长64.97%,销售净利率达到15%左右,2010年年销售额3.8亿元。

   支撑上述骄人业绩的关键,首先在于充分利用了河南新郑“红枣之乡”的资源优势。“好想你”通过整合上游枣原料来源渠道,实行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方式,与枣农形成稳定供货关系,最终形成稳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其次,“好想你”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引导消费需求,嫁接品牌渠道实现销售特点向快销品靠近,建立了一套现代农业快消品运作模式。

   围绕红枣,“好想你”开发的产品,几乎穷奇所能。既有原枣加工产品,又有红枣深加工产品;既有物美价廉的食品,又有品质高档的馈赠佳品;既有红枣功能性物质提取产品,又有添加功能性因子开发出的营养保健食品,包括免洗红枣、枣片、蜜饯、枣干、焦枣、脆枣、枣粉、枣蜜、枣饮料、木本粮系列在内,共计拥有十大系列230多个单品。

        在嫁接品牌渠道方面,“好想你”在全国66个城市开出数量超过1000家的专卖店。同时还借助大卖场的配货系统,直接进入现代化大型终端的快消品货架。

        

  加工链条短



  与河南红枣相比,湖北莲子同为季节性作物,鲜食之余加工成干货,是上好的滋补食材。且由于滋补功效接近,常常搭配食用。在超市的干鲜货架上,莲子和红枣也习惯性被紧密摆放在一起,方便消费者同时选购。

  然而,细心的消费者很容易发现,如今这“一红一白”的固定搭配,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在不少超市,红枣登上了人气更旺的快消品货架。而莲子却原地不动。        
 
   眼下正是我省莲子集中上市的时节。鲜莲子生吃,清香可口。

   然而,这样的好光景,大约只能持续一个月。此后,莲子将逐渐熟过,此时生吃不仅味苦,还有木渣感。

   蔡甸植莲农民李水兵告诉记者,虽然新鲜莲子价格比较高,但每年能以新鲜莲子卖出的只有不足三分之一。余下的三分之二只能等待熟过后采摘。由于没有保鲜技术,加工链条过短,我省莲子绝大部分仍以干莲子销往外地加工为主。

   从2008年开始,莲子价格连续三年上涨,农户积极性提高;今年上半年大旱之后又遇水患,不少农民无奈改为种莲,种植面积扩大。面对丰收景象,湖北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建军认为: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农副产品的抗周期性受到资本的青睐,今年莲子价格相稳中有升仍是大趋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莲子的消费偏好,如红枣一样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何建军不无忧虑的表示,如果没有这轮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背景的推动,种植规模和年产量扩大,随之而来很可能就是价格的大幅波动,直接影响莲农的效益,也不利于我省莲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何建军认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和做法正日益流行,莲子是药食同源的绝佳食品。莲子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大力研究开发适宜于鲜食、初加工、深加工等不同用途的品种,无疑将给湖北植莲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针对快速消费品市场进行产品创新



  如能围绕莲子进行产品创新,其在品牌形象的高端化、价格运作空间方面的优势,均高于红枣。拥有丰富莲子资源的湖北,有没有可能循着“好想你”的成功之道,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强势呢? 

  相较于珍贵食材定位的红枣,快速消费休闲食品红枣的消费频率、消费数量必然更高。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偏好,进而引导消费者对红枣建立起快速消费休闲食品的认知,是好想你成功的关键模式。

   而反观我省莲子行业,迄今为止,多数产品加工企业仍处在初级阶段,几乎没有直接针对快速消费品市场进行系列产品开发的企业。

    除了传统的应季鲜莲子和干莲子外,何建军认为,莲子相关产品的创新,现阶段需要把握两个关键的方向,一是运用保鲜技术打破季节性约束的鲜食莲子产品,二是以莲子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

   季节性过强是制约鲜食莲子市场有效放大的主要因素。长期食用鲜莲子,具有养心健脑、防治糖尿病等保健功能。李水兵告诉记者,今年市场上剥好的带壳鲜莲子每公斤价格在15元到20元之间,直接端上高档餐桌,价格更要翻番。

   因此,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人群,开发不同包装、规格的保鲜型鲜食莲子,销售前景非常广阔。

  莲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是上等的滋补食品,同时在中医药学上也有很高实用价值,这也提示了莲子深加工应以莲子休闲食品和提取物的产业化开发为主。

  何建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年生产去壳保鲜莲子和速冻莲子各200吨,按每亩产带壳鲜莲子500千克、带壳鲜莲子的出米率按60%计算,共计400吨的去壳保鲜莲子和速冻莲子可转化农民1334亩的子莲;按鲜莲子千克收购价8元计算,可为农民增收534万元,每亩收益4000元;保鲜莲子和速冻莲子销售价格平均按千克30元计算,企业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保鲜莲子和速冻莲子生产成本平均按千克4元计算(包括人工工资、水电、设备和厂房折旧、销售费用、技术服务费等),固定生产成本为160万元,则企业年可获毛利润506万元。

            培育区域性和全国性的能发挥引导性、垄断性的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是促进我省莲子产业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何建军认为,为促进我省植莲业、加工业的发展,除了在种植规模上依托地方政府和大企业实施订单种植外,尤其需要对加工企业、研发中心进行整合,建立规模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汇聚多层次的企业,充分延伸产业链,扶持大企业做大做强,做好龙头企业的品牌,最大程度地整合研发力量,避免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