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2011年说成LBS行业“全面开花”的一年,这毫不过分,从国外到国内,LBS日渐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
继Foursquare走红之后,科技巨头谷歌、Facebook纷纷通过收购布局LBS业务。在国内,LBS的热浪并不减国外。近日,大众点评网对外宣称,公司的手机客户端独立用户已经超过千万,规模达到去年同期的20倍。大众点评网CEO张涛称,未来经投入巨资金额布局移动互联网,并围绕着LBS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分众传媒在公布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时也透露,将在第四季度推广一种结合LBS、团购、优惠券等概念的“互动广告屏”。而从8月开始,盛大切客开始斥资千万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投放了大规模的户外广告,大力地推广公司的LBS业务。
此外,新浪、腾讯、人人、诸多团购网站也涉足LBS行业,以作为布局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一步棋。2011年的互联网大会,移动互联网和LBS被视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这又为LBS在国内受追“捧添油加柴”,一时间无公司不谈LBS。
笔者认为,LBS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整个行业突然全都热衷于此,未免不产生“泡沫”。大家蜂拥而上,都觉得LBS是未来的金牛行业,但在实际操作运营的层面上却找不到北,不能发掘出新的盈利模式。事实上,团购的大起大落就可以视为前车之鉴。今年以来,纷纷传来团购网站缩减规模、大手笔裁员的消息,国内国外无不如此,团购鼻祖Groupon甚至抱怨,受到了来自业界媒体强大的压力。
分析团购的遭遇,可将其“遇冷”的原因归结于经营模式流于粗放、盈利模式始终不可得。刚兴起之初,大家都认为这是最有潜力的行业,纷纷投入大笔的资金圈地、抢占市场,试图在市场规模做大之后再寻找盈利模式。不可否认,团购网站每一季度公布的账面营收都很可观,但亏损的额度也令人乍舌。今年第一季度,Groupon的营收达到6.5亿美元,亏损高达1亿美元。高投入、高亏损,再加上同行之间为抢占商户进行的激烈竞争,也让团购网站的利润率降至冰点之下;大多数用户的一次性消费,也没能让团购成为影响消费者生活的一种途径。
因此,为避免陷于团购之弊,LBS行业必须有些“干货”:在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提供 LBS服务的企业也应有明确的经营模式,以一套简单易行的方式潜移默化用户的生活、消费习惯。
目前,LBS行业中已经有企业开始了经营模式上的探讨。如,盛大切客跳出了简单的“签到”模式,将核心价值锁定在“社会化身边的电子商务”,旨在为用户提供身边的优惠、折扣等生活服务。而对于平台上的商户,盛大切客则利用“签到”的用户数据,为他们提供精准营销。这也是未来盛大切客未来的盈利模式所在,刚开始对商户免费开放平台,等这款应用的使用规模达到相当的数量后,盛大切客与商户按利润分成。
按利润分成、按效果付费,这很能吸引中小商户的好感,可以避免无效果的广告投入,同时还可以刺激商户主动地改善用户的消费体验。而盛大切客作为一个众商户的平台,又能为用户提供即时即地的生活服务。未来这种模式或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当初淘宝的兴起,将人们的部分消费能力锁定在互联网上,如今,切客的推广则能够让人们穿越线上与线下的隔阂,让消费行为更加简便。
不过,盛大切客如今面临的问题,如何让用户接受移动消费的体验,如何向商户证明平台的有效价值。一款新的生活消费模式的应用,总需要一段时间的推广、磨合。而盛大切客的模式探索也将推动着LBS行业不断成熟完善。
LBS需要有“干货”
评论
编辑推荐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