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说明:有难度才显得有高度,这种发现问题的方法还是很管用的。有一家企业集团的培训主管周先生在经过公开课的学习之后,回到公司对高层总监进行了访谈,事先打电话沟通,确定时间,时间定好,培训经理敲门走进去,下面是访谈技术总监裘总的记录 |
||
人物 |
谈话内容 |
结构评论 |
周先生 |
裘总,不好意思,要花你一定的时间 |
营造氛围 |
裘总 |
哪里,哪里,小周的工作,我们大家都要支持 |
|
周先生 |
谢谢裘总,去年工作搞了一年,老板好像也没好脸色,这次裘总你要教教我,帮帮我 |
|
裘总 |
老板嘛,都是这样的,要求很高的,你看我怎么帮你 |
|
周先生 |
培训工作也搞了很长时间,我总觉得做的不够,裘总你觉得你站在公司的高度,我们培训中心要怎样搞,才符合公司的需求呢 |
开放式问话,让裘总畅所欲言,并适时赞美裘总的想法,鼓励对方发言 |
裘总 |
我是搞技术出生的,我总觉得现在公司技术人才欠缺,高级技工少,我们有图纸没有设想,但是如果缺少把图纸变成现实的人员,这将来时很麻烦的。所以我认为呢,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训。 |
|
周先生 |
裘总想的很远,裘总你觉得,技术培训的内容主要是…… |
|
裘总 |
设备动力不维修设备的员工,生产中心惧意的操作员工,还有后备力量,还有一些老员工,他们会做但不会设计与画图,也要参加培训。培训的内容,我看机械制图与设计图纸要会,钳工技术要掌握的,精加工数控车床等,不同人员可以学习不同的内容,生产来不及做,可以分批分时间来 |
|
裘总 |
还有,我们公司也有很多人才,比如技术经理,浙江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毕业,理论经验都很强;设备经理,管着1亿多元的设备,本身是设备维修出生,还有我(吹吹牛皮)对产品的工艺技术工艺都非常熟悉,公司还有好多人,不妨以培训中心的名义,把他们请出来,备备课,上上课,把经验传递给要学习的员工;还有公司目前对技术人才的培训风气不够,好像只有做官才有出息,技术也很吃香啊,所以培训中心要想办法通过培训使技术人员成长起来 |
|
周先生 |
我怕请不动他们…… |
|
裘总 |
请不动,我可以帮忙请,你可以通过总经理来“请”他们,外面的大学教授也可请来教授理论,比如《机械制图》、《高级钳工》等,当然,他们来传递知识与理论,也要付点费用、课酬,公司现在没有这个惯例,那就写个制度,规定谁被培训部请来上课,有课酬 |
|
周先生 |
这个方法好,我明白裘总的意思了,那裘总除了技术培训方面,你觉得培训中心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
|
裘总 |
我想现在很多人其实很有本事,但都不愿意拿出来,可不可以培训中心出面,规定凡是把知识经验总结成文的,年终评一个“知识传递奖”,比如能否把产品检测制作成FLASH动画,把印前知识写成一本小册子,这样对相关人员是个培训样本 |
|
周先生 |
裘总的眼界比我们宽,这个想法真是不错。裘总,你看明年,你个人希望培训中心怎样来支持你 |
谈话收尾 |
裘总 |
最好能出国考察学习,开个玩笑。当然,如果有技术专题讲座方面的外部培训,你可以通知我 |
|
周先生 |
好,谢谢裘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