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越-2007年有感


    

作为公司价值理念“诚信、责任、欣赏、超越”的一个核心部分之一的“超越”,被定为公司本月内刊的主题。

    畅想自己对“超越”的理解,我感慨万分……
 

    希尔作为咨询行业中的一员,已经走过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回首一望,曾经自己是从给移动的最基层的员工开始培训的,到去年开始给移动的两个省的老总们讲课(湖南移动和吉林移动)――这算得上是一个成长的跨越。然而,我知道有一种情况是我最不希望看到但事实上又难以避免的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也随着客户的不断成熟以及对咨询公司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会有些伙伴可能曾经能够在市场上叱诧风云,却也有可能因为诸多原因而风光不在……。作为一个从事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业(所谓最难是因为我们做的是“将我们脑袋里的想法放到别人的脑袋里并同时将对方口袋里的钱放到自己的口袋里”的工作)的我们,我们依靠的是知识,是对客户有价值的知识和知识运用的能力;我们永远都要思考的是我们究竟能够给客户创造怎样的价值;而且,我们还必须做到让客户对我们有足够的信任。有一句传统的话叫做“知识无价”,而作为销售知识的我们却必须将知识做到真正的“有价”。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前提,我们来谈谈“超越”的几个观点――

  

超越客户

    我们都能清楚的意识到,我们的主要客户――中国移动在快速的成长。客户的成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移动在99年分营开始就背上一种对成功追求的信念,所以在开始的时候甚至到现在移动公司的各级员工加班都是一种常态;二是移动公司作为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他们在对人才的要求方面也越来越高,而这也会推动移动的员工在压力下快速成长;三是移动在近几年大量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也极大的补充和完善了移动的人才知识结构;四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移动应该是中国接触并受过最多的咨询公司(以及其他非咨询公司的外脑)的洗礼与熏陶,这点也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培养和提高了移动员工的素质水平。等等……

 

    面对我们的客户,我们作何思考?“我的客户啊,我拿什么来奉献给你?”

 

也许,我们曾经的成功经验正好可以满足移动在管理和发展中的不足(就如我当初出来创业时的考虑一样:我是在一个组织结构和企业运营模式都与移动比较类似的大型中央企业浸染了6年之久后出来的,而我当时在企业实践中所学到和积累的能力经验主要是在市场管理、教育训练等方面――这也正是移动公司对人才的短缺需求所在),但是这些只能让你适应客户一段时间的需要。

    最关键的是

    我们是否清楚客户在怎样的成长?

    我们又是如何了解和研究客户的?

    我们是否一直都很清楚客户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他们目前的现状以及之间的差距?

    我们是否清楚并且有能力去帮助客户如何弥补他们的这种战略发展上的“鸿沟”?

    要做到清楚的回答上述问题,答案必须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必须超越客户的成长速度!

    为此,有些问题我们必须回答清楚――

    我们每个人究竟有多少时间真正花在对客户的研究和对客户的问题的研究上?

    我们是否比我们服务的对象更能够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把握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并能够感受他们的员工的所思所想并且给予有效的帮助?

    我们了解移动的整个文化体系、管理和运营机制(“7S”)吗?

    我们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与客户相关的行业信息?

    我们是否真正清楚在客户的眼中,厦门希尔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我们的客户在与我们合作之前、合作中、合作之后对我们都会有一些什么期望?

    我们赢得客户认可与信任的关键是是什么?

    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满足客户的可能清晰也可能还不够清晰的期望呢?

    ……

    只有清楚的回答了以上以及更多的问题,做到有效的“超越客户”,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持久发展的根源。但不论怎样,一味地讨好客户或者缺乏客户意识都是错误的。最关键的还是我们究竟能够帮助客户解决什么问题。

超越同行

    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他们都做得怎样?

    他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他们获得客户认可的是什么?

    他们的工作节奏怎样?

    前两年开始我开始给移动讲授“执行力”课程,这个课程的开发始于受2004年初当时移动的王晓初的工作报告的启发――“精细管理、强化执行”,然后从第一次给讲授到现在已经讲遍大江南北快50场次了。其中能够赢得客户高度满意的一个原因之一是:我曾经收集几乎全部的在中国同行的关于执行力课程方面的资料并学习,然后根据我对移动公司内部管理的理解来组织设计自己的移动特色的执行力课程并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的。

    有一个比较古老的故事,讲的是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狮子,于是他们都赶紧逃跑,其中一个人在跑的过程中换跑鞋,另一个人就问他:你换上跑鞋也跑不过狮子啊?而他的回答是:我只要跑过你就可以了。

    同样的道理,你只要超越了你的竞争对手,市场自然就是你的了!

 

    以上两点“超越”是我们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要有效实现以上两个“超越”,自然需要以下两个“超越”实现来推动――

超越伙伴

    “伙伴”是什么?我经常用到的不是“员工”这个词,而是喜欢用“伙伴”来称呼与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事们,这又是为什么呢?

    希尔公司不是我一个人的,他也不是任何某个人的!

    希尔是所有愿意为中国的咨询培训业贡献力量并执著于这份职业的价值追求的人、并且为公司的发展不断努力的人的,这点在公司的“基本法”中已经足够清楚的写下来了,而且也已经是这样运行的;

    一个真正强大的公司一定是一个一群优秀人才汇聚在一起共同协作、为了共同理想长期奋斗出来的。所以它必须是一个对公司成员既宽松又无比严格的公司、它遵循“狼道”、不断挑战、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且也经常书写出精彩篇章(在市场上的表现而非别的)的公司。

    大家在这样的团队中相互欣赏、相互激励、相互鞭策,我们也要相互超越!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成长中的故事:

    我的初中是在一所农村中学度过的,记得在我读初三的时候,我当时是班上的班长,成绩一直在班级前三名,另外有两名同学的成绩有时比我差些也有时比我好些。不知为什么,当时我有一种嫉妒的心理:怕他们的成绩会比我好。于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总是希望他们比我玩的时间长一些,以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以保证我能够考试在全班第一名。甚至有时候故意教唆一些班上调皮的同学怂恿他们多去玩。后来,我哥哥发现了我这种心理,记得他告诉我:“一个人想要优秀,不是通过希望身边的人不优秀来做到的,而是只有你身边的人都很优秀的时候,你自己才会做到更优秀啊!要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就这样,哥哥的话我记住了。我想,为什么在我参加工作以来,我都喜欢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喜欢与成功的人交往、与成功的人共事。应该与我初三的这段成长历程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来思考公司的“超越文化”――

    我是否将我的最擅长展示出来了?

    我是否做到有效的挖掘身边每个伙伴的最闪光的地方并有效学习?

    当我感觉到某些伙伴快速成长的时候,并不会去嫉妒或者感到所谓的“不公平”,而是正面积极的去研究和学习他的成长并成功的背后原理以及方式方法?

 

    我是否永远都说积极的语言、从来不说负面话?

    我是否在公司内部设有成长和超越的标杆并为之而实践、奋斗?

    我是否为自己的更好的发挥而主动去把握并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我是否存有托付心态?

    我是否事事从自己找原因而从不归罪于外?

    我是否对结果负责(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放弃)、而不是只做些表面文章或经常半途而废?

    我们每个人都是怎样来理解并做到“超越伙伴”的呢?

    其实,以上谈的一切都要落到一个根本点上来,那就是――超越自己

    有一个观点,说的是“人要革自己的命!”

    也有一个观点,说的是“人们过去成功的经验或思维模式往往是你今天失败的主要原因或者阻碍你明天成功的主要桎梏。”

    在PTT教学中有一句很经典的格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成功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

    关于超越自己的格言还有很多很多……

    我总是会问问自己: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明天的我又要在哪些方面取得比今天更大的进步?

    我也会经常自己考核自己:今天的我做到了哪些昨天的我做不到的事情?今天我暂时做不到的事情明天怎样做到?我能否取得自我超越的基础是什么?

     为此,我从来不敢怠慢自己,只有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前行、永不停歇……于是,我经常如此鞭策自己:别人一天完成的事情,我能否半天做好?别人一年才能做到的事情,我能否半年完成?……

    我会希望人们怎样来评价自己呢?其实这并不是关键问题,关键的是你自己想怎样来评价自己?!然后用你的行动去实现你自己希望的这种评价!

    “超越”!真是一个很不错的词汇,我会一直用我的思想和行动去诠释我对“超越”的理解!

 

                                                                 2006年8月28日星期一下午5点

                                       于辽宁铁岭市清河区三元世纪大酒店D楼307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