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加固是否恼民伤财?


    2009年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原因在于5.12汶川大地震后,校舍暴露出诸多质量问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才推出这项民生工程。自政策推出后,各地陆续进行了一些重点学校的校舍加固工作,从反应上看,贬大于褒,笔者对此项工程也有所质疑。

   首先要搞清楚校舍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何在?我想最大莫过于当时的建设质量,其实这个问题在当下正在建设的工程来说更是严重的存在着,比如我昨天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贫困地区甘肃花80亿元建设道路,不到100天就出现许多坑洼的情况,让人看后感到十分的气氛。我一直持这样的态度就是在现有体制下,政府自己投资和建设的效率非常低下,但成本却很高,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把更多的事务推向市场,对于必须建设和投资的要接受社会监督,要有质量保证和永久追溯制度等,比如保证用多少年,到时出现质量问题要担责。回过头来,既然当初的建设在质量上出现问题,而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又在于建筑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然后打通好验收环节,那么当下的校舍加固是否也是如此,我想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校舍加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因为一些老房子结构本身就不牢固,然后还在这样的房子下折腾,是求加固,还是搞破坏,另外加固的代价或是成本也很大,有时感觉到得不偿失,所以我称之为恼民伤财,因为一方面政府在不断的从民间抽税,另外一方面又在低效率的浪费,让人感觉到可惜,痛心呀,实际上当下行政主导下各种投资以及民生工程也成为既得利益集团攫取利益的良机!当然在当下财政较为充裕的情况下,资金不再重要,关键是校舍加固能否使校舍得到加固,关于这一点我想只有深入一线,内行的建筑人士才能获得答案,直到答案,希望能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