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数字化一直是近年的热点,很多传统的出版社都在探讨,除开互联网之外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例如安徽时代漫游推出的《移动漫》手机动漫杂志,甚至还在借助最新数字媒体终端苹果iPad实现了电子书发行,数字出版的新趋势。
回到浙江,数字出版更是天时地利人和,浙江移动的手机动漫业务凝聚了一部分优秀的企业,虽然目前发展并不顺利,但也总算是一种数字动漫的探索,如今到了2010年,移动和电信的阅读基地进驻杭州,手机动漫再次被激活,甚至北京上海的一些专注于做手机动漫的企业加入,例如上市公司拓维信息,索引互动抢滩市场,咱们本土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正因为手机动漫充满了未知数、诱惑、机会和不确定性,所以举办本次沙龙显得特别有意义,杭州掌维科技张子钢总经理表示,我们可以举行更多的类似主题的沙龙,或者在线交流,互补资源,共谋发展。
近期国家安全局的规定“领导与矿工一起下井”,一个灰常伟大的应用创新,体现了从用户的角度思考。手机动漫,如果抛去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之外,我们是否应该还有很多没做好?手机动漫真正的用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喜欢是什么?动漫频道主编苏宇(大鱼)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分享,现场引起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讨论。
手机动漫像“中国足球”
1、看现象,是内容
中国有海量的作品,早就是动漫大国,如果从敦煌壁画,小人书算起,近代做动漫代工的工作甚巨。整个行业类似中国足球,人很多,却不出彩,精品很少,走不国门。
2、看本质,是体制
难道就是没有好的原创内容吗?例如马千里的作品,好几年前就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收费阅读,后来突然“下架”,作品下架到底谁说了算?什么是好作品?什么是用户喜欢的作品?谁说算?类似中国足球,提了很多建议,还是体制问题,那么手机动漫是不是体制问题呢?
手机动漫到底什么靠谱?
l 娱乐动漫是发展方向,就像甚大文学的“娱乐文学”一样,目前的主流市场还是娱乐。
l 手机动漫需要真正的针对手机这种推送形式创作的内容。比如二兔。
l 手机的付费意识给动漫创造了机会,但也需假以时日。
l 预期盗版,免费,无法避免,不如探讨商业模式问题?走免费的广告模式和电子商务,靠谱吗?
日本模式只能看,不能用
这个日本市场,日本的手机动漫市场,盈利模式非常清晰。在中国的手机市场就不能照搬照套。国内的中南卡通,通过品牌授权、开发衍生产,已经谋划上市,在手机动漫这块,我们如何发展?我们除了靠分成,还有什么?彩拓无线副总经理王春焰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手机动漫缺的只是疯子
目前国内的手机动漫产业链,基本上没赚什么钱,投机者多,懂行的少,我们可以抱怨缺乏合适的内容?可以说由于技术问题导致成本,我们也可以说政策因素,还可以说盈利模式不清晰,除了这些,我们还能说什么?但是,市场需求在那里,我们真正缺的是用心对待这个市场,这个产业,我们更应该多关注用户习惯,产品的体验,我们需要去培育市场,培养用户习惯,而这些都需要¥,需要时间,这些都不是一个正常的SP、CP、运营商,甚至那些漫画创作者愿意去做的,所以,我认为,这个行业缺的是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