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洛杉矶时报》9月16日的报道说,在北京顺义的一座农场,1.8米高的铸铁栅栏环绕周围,农场的滑动铁门有保安把守,只对特定的一些轿车敞开,这显然不是一座普通的农场。据附近一位村民说,这座农场只向官员们提供产品,它种植的有机蔬菜并不向公众出售。特供菜的有限产出被供应给了政府官员、以及顶级运动员、驻华外交人员和其他精英阶层的餐厅。
其实,特供范围完全可以、可能下移,黄冈可以为当下中国有毒食品满天飞的情况下做一个中国食品的安全孤岛。
黄冈,是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传统农区,土地没有被污染,空气质量高,从山地到平原,从丘陵到湖区,各种地型都有,雨水充沛,农产品品种丰富多样,具备生产特供食品的天然条件。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转向大城市特供食品需求群体,一个乡镇一个招商团队,签合同,订价格,回来再组织农户组织,定向生产有机绿色食品。
如果暂时难以打开市场,首先从中央企业集团机关食堂开始,再到省委、省政府,省厅局级单位,然后到大学食堂,最后和大城市某一商场(不与社区大的菜市场签合同),慢慢打开市场,一个村负责一个单位签合同,本市内农产品品种互相调剂,统一物流配送,产品按地域、村名申请注册商标。全市采用统一的大别山商标和生产单位两个商标制。生产者负责人姓名和联系电话,都印在包装袋子上,诚信第一,如有问题,一个电话,几小时内派人上门了解情况,基本认定是食品质量问题,首先明确负全责,二是赔偿从高。
走“特供路线”的最终目标,是要打开全国农产品市场,做出黄冈的农产品品牌。但在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宣传,不走特供之外的路线。做了三五年之年,生产能力上去了,质量有保证时,品种丰富裕了,可以逐步扩大市场供给范围,但不到万不得已,决不放弃特供路线。
2011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