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是一个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种种迹象表明,滞胀已经离我们不远。目前国内对此讨论不是特别多,本文属于笔者随意有感而发,如有疑问各位可在评论中沟通。
首先搞清楚什么是滞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政策的,市场的等等。相比单纯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引发的通货紧缩,滞胀对经济和信心的影响,要大得多。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也远大于后两者。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社会一直在讨论是否有二次危机,或者二次探底。在持续的宽松政策刺激下,二次探底迟迟未来。但是,刺激政策只不过是一种“强心针”,对积重难返的欧美式借债经济以及华尔街发展到如今十分变态而又缺乏监管的金融衍生业务来说,只能是延缓衰老和浴火重生的进度。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既要勒紧裤腰带,又要保持经济领域的活力,保持充足的流动性,这根本就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并且,勒紧裤腰带所带来的冲击,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已经见到了。希腊罢工,爱尔兰示威,华尔街游行,无一不是因为紧缩财政政策引起。
为什么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因为要还债,减少开支。如果不减少开支行吗?可以,增加税收,和企业,老百姓抢食。可怜的欧洲某国,上述两个方法都已经实行并招致社会太多不满。但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打个比方来说,借债经济是一场狂欢,如果没有人中途打断,这场狂欢是可以持续下去的。类似于庞氏骗局,如果不出现资金断裂,假设资金可以无限累积并且不会崩盘,那么麦道夫也不会入狱,如此如此。但是,有一天资金链断裂了,没有人再愿意付钱进入这个迷局,而之前的借贷者也开始蜂拥挤兑。那么,这场庞氏骗局将在数分钟内垮台。借债经济也是这样。如果债务人可以无限借债,并且一直打白条,欧猪五国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关键就在于,意图控制全球金融命脉的几大评级机构跳出来了,大喊“这是个骗局”。于是,没有人再敢拿钱出来玩这个游戏,资金链出问题了。所以,欧洲国家那么高的国债收益率,垃圾债高的吓人的利率,几乎也很少有人问津。这仅仅是大结局的开始。请记住,这是开始,还远远没有到巅峰。
笔者的意思是,如果把世界经济比作为一场游戏,那么按照游戏正常的程序,短期滞胀是不可避免的,该面对的BOSS必须要过,否则就是GAME OVER。如果不按照游戏规则,也可以。电脑游戏里面你可以选择作弊修改游戏进程或属性,这是作弊,世界经济能作弊吗?答案也是可以的。那就是战争,这就扯远了。
中国会不会出现滞胀的局面?笔者认为概率还是较高,需要高层特殊的智慧和技巧来避免。尤其是输入性通胀方面,我国对输入性通胀的抵御能力较弱。原油,农产品,铁矿石这些大宗商品,受国际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国外价格一旦提升,国内很难根据规则进行回避。笔者研究多年制造业的经验表明,短期的通货膨胀制造业可以通过流通环节进行消化,但中期和长期的通胀,企业根本没有办法。处于加工环节的中国制造业,难逃一劫。企业要生存,要发工资,高涨的成本必然会转嫁到终端产品,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日益提升,订单对制造业来说吸引力已经没有那么大。通胀带来的银根紧缩,选择性贷款,工资上涨,以及外围订单的削减,都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官方多次否定沿海地区出现企业倒闭潮,笔者认为确实没有那么严重,但这是一个趋势,是一个表象,已经显示出来中小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困境。倒闭的企业里面,除了没有订单的,生产亏损的,没有贷款的之外,还有不少拿钱去做金融业务,放高利贷,炒房地产等等。也不都是因为做不下去才关门。大家要看到里面的来头,并不是吃不起饭了才不做。
所以,当前的经济比较畸形,这应该值得我们警惕。 70年代美国“滞胀”时期,各行业的表现不一。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制造业表现较差,这与目前国内市场环境较为类似。国内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举步维艰,订单削减,这是停滞的苗头,而国外QE3滥发货币,到处撒钱抢资源,这是通货膨胀的根源。两者相加,滞胀的压力相当大。
那么,滞胀可以阻止吗?笔者认为无非注意两大源头。其一国内实体企业的衰退。高层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帮助。但这一作用效果有限。银行作为目前的上市公司,对盈利和不良资产的要求较高,并且存在股东的监督,国企是最理想的贷款对象。即使有政策下放,在缺资金且担忧坏账的情况下,有几个银行敢放贷给中小企业?况且人民币汇率一升再升,盈利状况存在恶化预期,非资金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其二是控制海外源头的通货膨胀。很可怜,中国在大宗商品中很多都没有定价权。原油,农产品等,几乎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这些产品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实在太过于重要。猪肉为什么那么贵?因为猪要吃饲料,主要是豆粕,玉米等。而豆粕从哪里来?中国的大豆很多都是从阿根廷,美国等进口。CBOT价格一旦出现大幅上涨,国内豆油工厂全都要考虑上调出厂价。这就是作为制造业中间环节的悲哀。
路在前方,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经济不至于陷入滞涨,应更多的开拓大宗商品供应渠道,平抑因国际价格动荡对国内商品造成的影响。单纯用行政机制来控制价格,后果更严重。除此之外,拓展国内需求,用内需支撑市场而非出口大量商品换来白条。
笔者认为,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和金融机构倒闭的正式发生,以及美联储QE3的推出,欧美市场陷入短期滞胀的概率较大,国内经济多少会受到冲击。国内货币政策也会变得更加两难,既不宽松也不紧缩,将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观望期。而股市由于担忧情绪一直存在,加上企业盈利能力和信心下降,将在中期内保持低迷。四季度整体来说,投资机会都不多。
滞胀真的不可避免吗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