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创新高会否再度吸引热钱围堵


  2011年9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797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度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

人民币汇率运行于长期缓慢的升值通道之内,其迭创新高的走势已经不再是市场强烈关注的焦点,主要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长期的升值趋势以及预期明朗,汇率创新高成为了一种“常态的事实”而不再具有“突发事件”的性质;二是美欧经济深陷复苏乏力的泥潭而自顾无暇,同时人民币汇率问题在美国政治周期中阶段性地失去了政治议题功能,汇率作为国际市场中本国货币的价格,回归到由经济“基本面”因素决定的常态轨道。既然人民币升值成为常态而难再有突发的冲击性影响,各方的反应更多着眼于如何进行常态化的应对,资本市场因而也不再将其作为操弄的议题(题材),因而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就转为平淡。

股市的平淡反应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市场层面的原因,那就是当前的走势正处在低迷周期。

由于内外价值对比的作用,人民币升值一般会促使境内资源类股票涨升,但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发达经济体表现欠佳在长期上涨后复归沉寂,加之市场低迷,A股同类股票的升值概念也就难再激起涟漪。

就当前市场而言,从潜在影响来看,人民币升值对A股的作用可能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升值对国内控制通胀有利,由于通胀因素是决定国内货币政策、继而决定股市资金供给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控胀形势的好转将可以影响市场对货币政策松绑的预期,而间接作用于市场。二是人民币升值引发市场对境外热线流入的再度想象,但一因素目前市场的反响并不热烈,原因就是上述提及的发达经济体因“经济救灾”需求对资金空前饥渴,由此可以认为,国际资金回流发达国家母体,并不是热线不想进入中国。当然,就投资与投机而言,低位入场、高位抛售是热线获利的关键,资金的流入并不需要明示,我们可以回顾,在市场处于高位的时候,既便热钱流入的报道铺天盖地,也没有阻止股市回落的步伐;如今股市低迷时期,从空间上正是资金入场的机遇期。包括在内的场外资金是否正在静悄悄地入场,值得持续的跟踪观察。

一个值得反思的近期事件是穆迪对中国部分银行调降评级,穆迪选择这个节骨眼上进行调整,其中是否有投资与投资博弈方面的战略动机?已经有评论提示,市场不应该忘记八年前国际大鄂唱空中国银行业而大举战略性介入获利数倍的事例,这一次是故技重演,还是仅只是唱衰中国经济以促使资金从新兴国家回流美国?虽然短期来看国际资本市场与经济景气高涨时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还是值得进行反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