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从不追求完美


  民主不是一个绝对好的制度,仅仅是一个不那么坏的制度,所以民主有时并不是理想者的首选。

  民主制度下推动社会发展的,是通过主体间的讨论和争辩获得的改良方案和政策。这一过程要求人们充分展开论据,并使政策尽可能的明晰、清楚。为使这一过程较好地发挥作用,人们必须维系批判性的制度,保持个人自由并相互尊重。人们之所以青睐这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乃是这套制度允许不同的观点在观念的市场上进行竞争。系统化工程试图通过知识和权力净化社会人心,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具体而复杂的问题,那是专制的企图。

  正义等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民主之中,但是它仍然不是“十全十美”的代名词,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永远不可能十全十美。比如,民主制下的美国,其历史上有过种族的歧视和仇杀,有过奴隶制度,有过劳工阶层的受压迫。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黑人孩子不能和白人孩子一起上学,黑人没有选举权。而到了现在,黑人可以当选总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进步?因为民主是一个开放的制度,而非封闭的制度。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每个人都面临个人决定的社会”,这样社会必须要有信息的自由流动,从而保证公众知情权的落实。

  在各种势力的冲突与妥协中,民主的国家会不断地改进,其改变的前提是整个社会持有开放心态、利己利他,而不是政治单极、文化单元、权力更替只能用暴力革命完成。

  民主是一个零碎的好东西,至少它是一个不断被改进的现实产物。它不高尚,但没有敌人;它不完善,却实现共赢。对于民主,从来不追求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