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公司治理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企业的动力来自哪里?公司治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绩效,而提高绩效就需要找到动力的来源。动力没了,哪来的绩效?而一旦找到动力的来源,而且这个来源和公司治理无关,则公司治理就变成不必要的了。
这个问题的思考思路是这样的:在研究如何治理公司之前,有必要研究一下公司治理是不是必要。就像德鲁克所言: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重要。
企业的动力应该来自竞争。因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经营管理差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下去,好的企业自然能保留下来。
下一个问题就是:竞争的来源在哪里?企业之间为什么要竞争。我们知道,竞争会让效率高的企业活下来,从而提高整个生产的效率。而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导致供给的增加,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的下降,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利润的减少(假设成本降低的速度没有价格降低的速度快,这取决于供求曲线的斜率),利润减少会导致企业所有者的经济损失。所以,不管是对竞争中活下来的企业,还是对竞争中死掉的企业而言,竞争都不是一件好事情。竞争只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对整个社会的福利是有利的。
竞争绝对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共谋而不竞争,所有的企业都不愿意竞争。企业之所以选择竞争,是因为不可能共谋。为什么不能共谋?因为法律禁止。所有的法律都禁止共谋,并鼓励竞争,因为这是提高社会效率的需要。所以,竞争的产生是市场上全部的企业在法律禁止共谋的前提下进行“非合作”博弈产生的。这里的“非合作”打上一个引号,指的就是对法律的遵从。
法律是个显规则。任何规则都可以违背,规则产生的原因一种是社会强制,另外一种原因是个体自愿,非个体自愿的规则都可能被违背。但违背规则都要成本,而发现企业违背规则也需要成本,所以,就有共谋的潜规则出现。
在企业面临不得不竞争的情况时,谁是企业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的所有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层?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第一推动力是股东,则就存在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就是要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后,拥有经营权的管理层如何被激励的问题。如果第一推动力是管理层,则不存在公司治理问题,因为管理者是被竞争环境直接激励的。
实际上,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是同时被竞争所激励的。竞争带来的压力,从短期来看,主要由所有者承担,从长期来看,所有者和管理者都要承担。如果产生亏损,则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来看,所有者有权更换管理者。如果长期亏损,所有者会清算公司。所有者丧失全部出资,而管理者会给自己带来声誉上的损失,由于这个经营失败信号的作用,他在人力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将被大大低估。
既然管理者可以被竞争环境所激励,则公司治理就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实不然。按最新的定义,公司治理是利益相关者协调权力和利益的一种机制。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公司治理的外部法律环境、设置合适的协调利益的机制,能有效地降低公司治理制度带来的成本,这是个政治问题,不只是个经济问题。这也是公司治理研究最前沿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要进入新事业?或者,从企业外部来看,社会上为什么不断有新事业建立?企业之间不断竞争,导致生产效率提高。对同样的需求而言,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意味着需要更少的企业来生产,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企业被淘汰。一般情况下,企业一亏损所有者就会清算。所以,从全部企业来看,亏损的企业产生的亏损可以看作是0。则剩下的企业产生的巨额财富就成为企业内部的留存收益。因为从整个社会来看,投资带来的收益总是大于投资,所以,如果不投入新事业,企业只在现有的事业里经营,而且一直保持一个很到的效率,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则企业拥有的资金会超过自己所需要的,根本不需要去外部金融市场融资。
企业产生的超过自身投资需要的这部分资金有两个去处:一是投资进入新事业,二是作为红利分配给股东。分配给股东的钱进入家庭,家庭的钱又进入银行或金融市场。
高储蓄率必然导致以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股票市场发达会把居民的存款转移到金融市场上去。银行体系内的钱主要进入成熟产业,以股票、债券市场为主的融资体系内的钱主要进入新兴产业,因为这种金融市场流动性好,有利于资金在不同企业家快速地调整、有效地配置资源。
现有企业产生的多余的钱不断进入金融市场,由金融市场调配进入再投资,进入新产业。新产业的来源是什么?有需求才能有产品,有产品才能有产业。这个需求是怎么产生的?
新的产品/产业都是在老产品/产业对工具的需求上产生的。回顾一下人类经济发展历史,农业社会,人们首先是需要工具提高效率,于是铁器产生了,机器也产生了,农业社会对工具的需求产生了工业。在机器产生之后,人们拓展了自己的需求,把自己吃的需求拓展为出行的需求,于是现代工业产生了。出行的可能扩大了人们彼此交往的需求,于是电信业产生了,电信业的产生又刺激了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于是信息工业产生了。人们日益丰富的交往又进一步刺激了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人类逐渐拓展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一个经济体是自满足的好,即拥有从低到高完成的产业体系,还是依赖国际分工为好,即只拥有某些有优势的产业?美国的经济体系是自完整的,尽管美国的工/农业虽不足以供应全世界,像日本一样,但供应自己的国家是绰绰有余的。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安全的国家。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中国还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不要对国际社会太过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