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正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和程度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日本N H K电视台此次在东京地震发生前1分13秒的预警,挽救了多人性命,是巨大伤痛中小小的安慰。虽然有专家认为,预警不等于预报,预警是指地震已经发生了,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未到达地区进行警示预告。预报是地震发生之前进行的预测。专家之意是我们至今无法提前掌控大自然的无常,但可以用人类的智慧把无常的伤害降到最低。
这几年中国房地产业的地震,就像日本这类岛国一样,频密多发。虽然政府的预警预报几乎天天在最强大的传播平台上发布,但有多少企业家会像3月11日的东京人,立刻采取逃生措施?可见,人们更害怕大自然的无常,因为没得商量。对于中国房地产的研究,日后足以载入全球经济学史,但目前来看,很难有媲美日本地震预报研究的三言两语,因为难度太大,情况太复杂,虽有精彩生存个案,却难以在全行业复制。
万达近些年扩张的逻辑,因领导者王健林的鲜明个性而日渐清晰。商业地产商以世界500强在华公司用房为招牌,组织一批全国性扩张的品牌,形成稳定的租户群。以商业地产拉动土地增值的地标热点概念,带动住宅和写字楼的销售,解决现金流问题。以品牌信誉和影响力拿到各城市优质地块,以能做大、能持续赚钱为原则指导产业链延伸。梳理万达的扩张,你会觉得一个人一开始想每天吃上鸡蛋,于是养一只老母鸡,后来发现这只老母鸡体弱多病,抗风雨能力差,便引进一只公鸡和数只母鸡,为了其繁衍,又盖了鸡栅,找了兽医,最后为卖鸡蛋又做了超市,一个鸡蛋生出了一个农场。这便是想在中国持续活下去的商业地产商不得不选择的相关联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这既是中国房地产产业升级的必然,又有着适应不断完善的产业政策所做的妥协。这种发展模式对管理能力广度和深度的考验,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据说万达集团出了十多本手册,很多都是研究客户租户心理学的。也许研究心理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个企业的扩张逻辑是一个行业发展路径的探索,需符合整体经济发展的特质要求,轻微的碰撞,是为了优化的创新,剧烈的冲突,就会带来地震、海啸。中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关键时刻,是以创新的方式还是以创伤的代价找到可持续的扩张逻辑,需要目睹了日本惨痛灾难后的我们,好好思考的。
英才每周一禅:扩张的逻辑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