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寻求卖掉企业的三大迷思


  可以肯定,未来在国内还会出现像小肥羊、汇源果汁等那样寻求卖掉自己的行业龙头企业。从那些被外资企业并购或并购未遂的国内龙头企业的初衷来看,他们在与外资企业谈判时几乎都要求对方日后保留自己的品牌,甚至双方达成的协议也有相应的约定,但结果并非他们所愿:品牌要么被雪藏,自生自灭,要么逐渐被消失,要么还存活着但对未来的命运无法确定。那企业家寻求卖掉企业时容易陷入哪些迷思中?

     理想化

  据报道,小肥羊董事会主席张钢表示,小肥羊的目标是建成百年老店,小肥羊被百胜私有化之后发展空间将更大,品牌价值也能放大,而且小肥羊的商标不会变化,现有管理团队也将继续参与经营。“我相信百胜集团在中国及全球于连锁餐厅运营及品牌管理上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将使小肥羊今后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发展从中获益,同时为成为世界知名的连锁餐厅打下基础。”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CEO苏敬轼也表示:“长远而言,凭借自身的全球网络及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百胜将与小肥羊合作,探索向全球更广地区引入火锅概念及小肥羊品牌。”

  坦率地说,当事双方现在对小肥羊未来的安排信心满满,但这些表述几乎与之前那些龙头企业被外资企业并购时的情景几乎一摸一样。若百胜与小肥羊的并购案最终获批,真期望如当事双方所愿把小肥羊做成百年老店。

  “现在竞争已经发展到品牌竞争,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趋势。外资吃掉你的企业后承诺会永远保留你的品牌,我想只有1%的可能性!”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表示,“即使品牌名称保留5年、10年甚至20年,但这个品牌已经不是第一代企业家掌握时的那种意义了,它已成为外资大品牌下面的子品牌,慢慢会淡化掉。我们企业家想得有些理想化了,其实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抱任何幻想!”茅理翔强调并非专指小肥羊,但他确实道出了那些被并购的龙头企业及其品牌的真实状况和对其未来的堪忧。

     重新出发

  这些卖掉企业的企业家通常还有这样一个计划:选择新的方向,开拓新事业,或者继续做原来的产业,只是原来做产业下游,未来换成做产业上游。

  企业家不服输,勇于探索、创新,这种雄心应该肯定。但卖掉企业,重新开拓新项目,就在管理、市场、投资等方面没有风险和压力吗?“老企业的管理搞不好,新企业的管理就能搞好吗?”茅理翔反问道,“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思想、文化转变,出现的问题可能还跟原来一样!企业家把企业卖掉,就像失去自己的孩子一样,有切肤之痛,第二次创业时可能从中吸起教训,但是否成功就很难说。”

     上游更安全

  业内人士认为,或许小肥羊的高管团队正在顾虑这样的问题:做上游产业,资源需要当地政府支援,但如果把小肥羊品牌卖掉,当地政府未必会继续如原来那样支持自己。

  这种顾虑不无道理,企业家确实应该想明白,否则会把自己陷入成见中。颐寿园蜂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红军说:“企业家把企业卖掉,转做上游,其实产业上下游都存在风险,各种挑战同样存在,都有难以把控的地方,因此不能说上游就更安全,下游就更难。”汉能投资集团副总裁宗小丽也认为:“无论上游还是下游都有竞争,都有自己不能把控的地方。种果树有种果树的风险,养殖有养殖的风险,都有自己无法控制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