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门”:公众需要的仅仅是真相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提供价值1754万元的捐赠品,并由此获得中华慈善总会开具的收货减税发票,享受国家相应减免税政策优惠,但据媒体披露,这些捐赠品绝大多数并未交到参赛学校、选手手中,甚至中华慈善总会也也未直接经手捐赠品的授受,而是由捐赠方和大赛执行单位“私相授受”。

  如此多的不正常、不合理情节集中于一事,便难怪公众、舆论指指戳戳,更难怪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了。事情曝光后有人指出,尚德公司和大赛执行单位——创新中意公司是“母子公司”,后者的法人代表系尚德公司副总裁,所谓“捐赠品仍存在执行单位仓库”,等于说这些“捐赠品”还躺在尚德公司自家仓库了,捐赠实际上只是虚应故事,真正拿出去的东西屈指可数,而上千万慈善“空头捐赠”所换来的减税红利却是真金白银;也有人指称,中华慈善总会之所以如此“好说话”,是因为收了尚德公司5万元现金捐赠的“开票费”,并称这种操作模式早已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对此,当事方之一的尚德公司辩称,捐赠行为“事实上业已完成”,而创新中意公司的股权尚德仅持有5%,“不能算母子公司”,而对“开票费”、“潜规则”之类更敏感问题则王顾左右而言他;而另一个当事方中华慈善总会则索性“闷声大发财”,说不开口,便不开口。

  如果传闻属实,尚德公司的行为性质,就相当于通过虚报巨额慈善开支,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是重大偷漏税行为,尚德和创新中意的“左手交右手”涉嫌欺诈,而中华慈善总会虚开发票,则涉嫌协助偷漏税,这些行为非但为社会公德所不容,且均涉嫌违法甚至犯罪。当然,他们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但有关方面却有责任把事情真相搞清楚。捐赠品的授受,事关众多无辜的参赛学校、学生,是否存在偷漏税行为,则更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众需要、也有权获得真相。

  由于“郭美美事件”和一系列丑闻的次第爆发,红十字会等有官方背景的中国慈善组织,近来已遭逢严重的信任危机,不论筹款或日常运作,都面临巨大困难,回想汶川地震时国人的热血捐输,真是恍若隔世。仅几年时间,之所以会变得如此,要害便在于这些慈善组织的黑箱操作、缺乏监督、透支公信力,和说不清道不明的诸多“潜规则”。平心而论,没有多少公众真心希望慈善组织破产、垮台,这注定是“双输”的局面,公众所需要的,仅仅是真相,以及确保慈善组织和捐赠授受机构说出真相、公众和舆论能听到真相的制度、规则,仅此而已,这不仅是公众的权力,慈善组织的义务,也是对彼此都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尚德是国内屈指可数、国际上后来居上的太阳能产业新星,是在美国纽约上市的企业,从近期的市场表现看,某些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不规范行为,早已成为市场有心人和“杀手”们聚焦对象和瞄准目标。当危机来临时,说出真相是危机公关的要诀,抢在火山爆发前说出真相,则是趋利避害的不二法门。公众需要的仅仅是真相,趁现在还来得及,相关各方因知所进退。

  公众、媒体其实并不挑剔,更不难缠,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真相而已,而慈善行为原本就应该是透明、阳光,无不可对人言的,披露真相,公开财务,是慈善组织和捐赠授受方的分内事,倘连真相都迟迟没个能令人信服的说法,就无怪乎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一降再降,茫无止损之期了。

  

   

  

  推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