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陷“偷漏税门”应尽快回应


  8月16日,原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司副司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在微博上称,故宫内西侧的端门,开设有杨贵妃、历代皇帝展等多处展览室,门票为5元或10元,但票面无税务章和公司财务章。记者探访端门内的多个展厅发现,门票上确实没有任何章。此事被指有偷漏税之嫌。对此故宫未回应。(8月17日《法制晚报》)

  由于涉嫌偷漏税的展览场所属于在故宫景区外经营,所以有人会认为这些展览场所不一定与故宫有必然的联系,但三条重要的信息显示:展览室虽部在故宫内部,但场地是归故宫所有的,门票收入要上交给故宫,工作人员也由故宫所聘。所以,故宫想要摆脱与这些展览室的关系都难。

  故宫有没有偷漏税,这需要税务部门来认定,但门票的确没有加盖任何印章的事实,以及换票给游客用以“报销”的做法,都十分可疑。按照北京地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工作人员的说法,若门票上没有“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或税务部门的印章,那么该单位的此种做法可被理解为有偷税、漏税之嫌。

  故宫进入多事之秋,但当务之急还是要针对偷漏税嫌疑做出必要的说明。说明内容要包括,故宫与景区外展览场所的管理、经营关系,这些展览场所的门票收入去向何处,迅速开展自查工作,如果真偷漏了税,那不妨主动联系税务部门进行补缴,此时补缴虽属亡羊补牢,但总归强过面对质疑视若无睹。

  在说明是否偷漏税之后,故宫还有必要重新考虑这些景区外展览室是否继续保留下去。这些展览室门票虽不算贵,但场地小,展品少,让游客觉得“有点不值,看完就后悔”。另外,这些展览室从名称到内容,都有不雅的错误引导信息,与故宫的整体形象不相符。“埃及彩棺文物展”之类的展出更是显得莫名其妙,这类展出与故宫有何联系?

  “瓷器门”、“封口费”、“四件瓷器受损”、“拍卖门”,加上这次的“偷税门”,负面新闻频出加重了故宫的形象危机,这个时候迫切需要故宫拿出真诚的态度来进行化解。若要赢取公众的信任回归,单有内部整顿是不够的,只有说和做达到高度统一,才能让故宫实现形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