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南沙成为经济特区才是对接港澳平台


谢逸枫:南沙成为经济特区才是对接港澳平台
南沙发展应该往后看100年而不是50年
 
  引语:2011年,南沙规划和定位及产业布置等发展问题,牵引着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及南沙区政府等在南沙的开发商和港澳企业,以及关注南沙发展的学者和专家及媒体记者。规划定位和战略定位及功能定位等产业布置未确定,南沙如何对接港澳?2011年8月9日广州市政府举办“共建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南沙新区建设发展”高峰论坛和受广州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已经完成《南沙战略规划》将在8月20日公布,成为掀起热讨南沙发展的导火线。
 
  南沙规划不落地 建设进展缓慢病根在哪里
 
  2011年8月12日,华夏时报报道:1993年,南沙获得了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头衔。尤其困扰政府的是,广州南沙开发多年,由于南沙新区情况的复杂性和广州市政府的谨慎,定位一直摇摆不定,以至出现大项目刚落地,就因发展需要而被迫搬迁,这种情况大大制约了南沙的发展。
 
  从2008年南沙新区被写入《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2008-2020年),时间已经过去近3年。同是写入《纲要》,并在2011年同时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深圳前海新区、珠海横琴新区,相继获得了中央政府层面的定调认可:深圳前海收获了国务院批复的前海基本法,横琴新区更是收获了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
 
  事实上,早在2010年8月,南沙就决定了要打造粤港联合创新示范区,并确定从大珠三角来定位南沙新区。把南沙新区打造成推动大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粤港共建优质生活圈的示范区以及珠三角创新CEPA合作的先行示范区。201189日,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在参加南沙新区建设发展高峰论坛时表示,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首先要力争把它作为国家级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必要的政策支持。

  我认为,南沙建设进展缓慢病根,一方面在于南沙规划和战略定位及功能定位一直摇摆不定,导致南沙发展大方向迷失。因政府缺乏远见的南沙发展定位和战略定位及产业如何配置等规划,结果南沙二十年后依然是空城一座。而南沙单一结构产业因发展被淘汰被抛弃后,南沙产业布局显得特别混乱,东搞西搞,导致南沙经济发展落后,结果南沙经济越来越衰弱。另一方面在于政府对南沙发展过于急功近利和未考虑到南沙人口稀少及配套落后等产业结构单一化的特殊情况,一直忽略南沙市政配套建设,比如商业配套,交通配套,生活配套,医疗配套,教育配套,文化配套等。也一直忽略对南沙按时投入资金和落实南沙发展的政策,因领导换届导致南沙发展脱节,最后才葬送南沙发展最宝贵的时机。
 
  最后,我希望这次政府“不要穿新鞋,走老路,踏踏实实把南沙新区建设更好!”
 
  南沙发展急功近利 断送南沙美好发展前景?
 
  2011年8月12日,华夏时报报道:最早进行南沙开发的是祖籍广州番禺的港商、前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自1988年霍英东进入南沙起,至今霍家在南沙的投入已经超过40多亿元。其时,南沙并没有自己的发展定位,但因为霍英东的开发策略,在环境绿化方面的投入,南沙逐渐形成以发展港口经济、建造宜居的滨海小城的路线。但其后,在大工业化的影响下,南沙人觉得经济发展已经慢慢落后于其他珠三角地区。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临港工业和运输物流业。
 
  此时的南沙,引入了大炼油厂、大钢厂、大汽车厂。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2006年,中国石化、广东省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联合开展中科合资广东南沙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基本确定落户南沙,一年后这一被称为中科炼化的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彼时关于南沙的定位争议已经甚嚣尘上,南沙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周边有中山、东莞、广州三市,南沙的重化项目遭到了周边城市的反对。
 
  2009年,投资600亿元的中科炼化项目被迫南迁广东湛江。南沙这一波发展滨海工业的劲头也随之消失。此后,南沙的定位开始模糊,广州主政者也不敢贸然拍板。寻找发展方向的南沙把眼光瞄向了位于珠江口两边的香港和澳门,不久《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南沙要成为港澳合作的重要载体,今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广州南沙新区开发列为粤港澳合作的重大项目之一。
 
  我认为,政府对南沙盲目开发和发展过于着急及缺乏远见性,结果断送南沙美好发展前景。可想而知,背后隐藏着过分追求政绩,因急功近利导致断送南沙。把南沙瞄准香港澳门,或者是没办法中的策略。不过,南沙从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及发展方向上,南沙与香港澳门没多大关系。因为南沙不是香港临港的城市,也不是澳门临港的城市,勉强把南沙和港澳拉上了关系,比较牵强附会。所以南沙要跳出广州,成为经济特区,才是发展之路。
 
  最后我希望政府“抛弃政绩,放下急功近利之心,脚踏实地把南沙新区打造成全国典范!”
 
  南沙发展缺跳板 如何对接强大的香港澳门?
 
  2011年8月12日,华夏时报报道:和南沙国家经济开发区同时期获批的广州经济开发区相比,可以看出南沙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缺乏连接的平台,对接香港澳门显得特别的尴尬最近3年,依托广州开发区发展的萝岗区,GDP增速都位列广州各区第一。而南沙,2010GDP位列广州十二区县的倒数第二位,增幅甚至低于位于GDP倒数第一位的从化市。
 
  即使如此,广州还是拔高了南沙新区的未来目标。广州市市长万庆良近日在南沙新区建设发展高峰论坛上就拿南沙新区和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做比较。在他看来,当前国家已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分别布局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如果在珠三角再布局南沙新区,将形成一个新的国家级增长极。
 
  而在此之前和香港对接的初步规划,似乎很难找到突破的口子。南沙和香港对接,在地缘上并不占优势,而且近期就有合作失败的案例,这也造成了内地方面对于和香港合作的负面影响。失败案例是,广州原计划和香港共同建设期货交易所,因为香港地域狭小,广州认为选址在南沙新区最合适,而香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最后没有同意。
 
  广州在此情况下,决定单干。但没有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原因是中央期望加深粤港合作,没有香港参与违背了这一意图。已经为这一项目忙乎了5年的广州非常尴尬,只得想方设法争取恢复设立期货交易所。到底和港澳怎么合作,至今还是个未知数。一位广州发改系统的人士称:“南沙新区规划,要考虑处理好南沙与广州,南沙与香港,南沙与珠三角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如何谈与香港澳门对接发展,更加显得“抱大腿”也缺乏资格的感觉。一是香港澳门是特别行政区,而南沙仅仅是广州一个区。南沙作为一个市区,缺乏对接的平台。二是南沙与香港澳门不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况且没什么产业和功能互补及对接的东西。三是香港澳门也担心对接后,有损特区面子和城市地位及经济发展有影响。四是香港澳门的发展方向不是南沙,因为南沙没有香港澳门需要的东西。只有成为经济特区,南沙就可以成为香港澳门连接的平台,对接香港澳门。
 
  最后我希望政府“搭建好南沙连接香港澳门平台,用务实态度把南沙从困境中解放出来,把南沙建设成国际上新区建设最好的案例!”
 
谢逸枫
2011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