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与”不出手”的困惑


  几乎人人皆知“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名言。投资也是如此:当时机来了的时候,不出手就错过了机会。问题是:现在是出手的时机吗?

  记得经过长达四年的漫漫熊市,在2005年跌至998点,许多投资者对股市几近绝望。然而当时的股票可以说是“足够便宜的”,果断出手的都大获全胜。再看更近的例子。2008年末市场也面临困境,然而在困境中入市并坚持的投资者,都享受到随后反弹行情带来的可观收益。

  巴菲特说过“我的一生中至今为止最好的股票买入机会是在1974年。那是一个极度悲观的时期,石油禁运,经济停滞不前,还有很多类似的不利事件。但这却使股票变得非常便宜。”

  由此可见,股市空前低迷之时,往往是该出手之际。但实际操作上, 投资失误出现最多的却是不该出手时常出手! 特别是短线的频繁操作,本来期望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应如何面对“出手”与”不出手”的困惑?

  巴菲特曾经建议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像棒球明星等待有利的一个击球机会一样,等待合适的股票跌到合适的价位才出手,但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每天都有的。他说“投资最好的是,你并不需要在被迫的情况挥棒击球。你可以观察来球高于还是低于肚脐一寸,但你并非必须挥杆击球。没有裁判会判你出局。”你应该根据你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出手买入,不想买你可以一直不出手。但如果你听从人群“挥棒!击球!挥棒!”就出手的话,你就会陷入大麻烦。

  其实,不该出手的是跟风炒短线,前一段时间高价“打新股”和“炒新股”最后失利就是个例子。因为从“抢盐”到“退盐”还有可能被接受,“打新”后是不能“退新”的。如果新股发行或刚上市时市盈率高,没有投资价值,那不买就是了,没人买,人家就只能降价卖。一直降到合理为止。根本不需要去高价接盘。如若心态浮燥,匆忙买入,等价格下跌时亏了,只能大骂一通而已。

  说到财富管理,都知道财富管理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目标的必由之路,而财富管理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投资。然而投资的方向并不唯一。虽然我们的投资渠道相对有限,但股票投资也不应是唯一的投资手段。

  市场普遍预计CPI已达到年内高点,此后,通胀将开始逐步回落,持续了一年的加息周期值此接近尾声。而从历史经验来看,投资债券的契机已然显现。

  另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八月初沪指所反映的A股整体动态市盈率约为12倍多,相当于08年12月末金融危机最烈时的低水平,而即使剔除偏低的银行板块后的市盈率低于当时的的水平。在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目前处于历史低位之际。如把A股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此时动手也相当合适。

  国际市场方面,近期波动也剧烈,但估值相对合理(例如,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标普500成分公司2011第二季度的平均净利润创了历史新高,平均市盈率水平比过去的二十年平均水平低25%)。长期而言,投资者也可捕捉到全球各地不同地域、不同资产类别、和不同产业的投资机会。

  总之,如着眼长远,现在是可以出手了。有必要提醒一下投资组合管理能为投资者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有效避免单一非系统性风险,有助于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的目标。至于短线炒作,现在则难说是出手的机会,其实任何时候都难说,无论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