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的救赎之道在于市场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0日公布了2010年度社会保险状况统计:2010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额为23886亿元,但是其中近9成存放在财政专户,只有1400亿元的零头以债券、委托等方式进行运营。

  我国社保基金有约两万亿存在财政账户,以目前的通胀率计算,一年下来,预计将损失600亿元人民币。以此通胀速度累积,若干年之后,中国的养老基金将很可能会被吞噬。在那时,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却不得不面临“老无所养”的局面。

  只有市场化才能挽救社保基金。到今天,社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已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就连我们国家的许多高科技产业,包括百度、腾讯、网易等在内,他们拿到的风险投资,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国外的养老金账户。相比之下,长期以来,我们的养老金却总是“躲在深闺”,靠在银行里吃利息来实现“保值增值”,时刻面临缩水,一不小心,还有被挪作私用的危险。比如,社保基金就一直是腐败的高发地段之一。在某些人看来,这笔钱闲着也是闲着,放在银行实在太诱人。

  当然,社保基金的市场化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有公平、公正、公开的运营方式。社保基金之所以无法增值,甚至陷入贬值和被挪用的境地,本质还是一个体制的问题。在国内,管理社保基金的组织,一般都是社保局下属的机构,他们集保费征收、基金管理、投资运作等多种职能于一身,以政企合一的方式运营。这种方式难免暗箱操作、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除了委托社保局,老百姓别无选择。没有竞争,就不可能存在高效的运作。

  不管是社保局,还是民政局,从管理科学的角度上看,他们只具有宏观管理的职能。毫无疑问,行政管理与基金经营的彻底分开是必由之路,否则,改革只会原地踏步。人民的养老钱只有给一个受权力干预较少,受市场影响较多的机构,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经营、妥善管理,并最终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