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就算产业升级成功,就算经济再有十年持续发展,除了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寥寥可数的几个城市,基本上不改变蓝领社会的基本特色。而且只要是这样,这些社会就一定会延续中高级蓝领吃香而短缺,而中低级白领泛滥而窘迫的现象。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延续了初步发展社会常有而更加显著的虚荣和好高骛远,这点在社会人群文化上的表现就是这个社会庞大而不断增加的蓝领被人们熟视无睹,不为人们看得起,就算自己的孩子真愿意做蓝领的工作父母也死活不干,蓝领的成就很难为人称道,庞大的蓝领群体事实上很少有自己真正选出的民意代表,与蓝领的婚姻不容易为人们认可,做了蓝领似乎就是不争气的表现,结果就算是分配很好,小孩子也不愿意去读比本科生更好分配的高职,当然所谓的知识分子们也很绝,因为他们内心向往的一件事情实现了:各类培养高级蓝领的中专、大专、中技、高职突然变成了大学或者变成了其他体面的机构了,就算最不行的一些职业训练机构也乐于去培养很难找到工作的低级白领。
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态势,你开办电影学院或者艺术学院有的是愿意去的孩子,尽管你毕业了很难找到工作,尽管你真的要上戏就被潜规则,但是那些更好安排工作的技术类学校招生反而困难,这几年发展起来的安博教育这类的机构发现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是把本科降为专科,但是占有更多教育资源的机构们还是在持续加工着很难找到工作的本科生、不事研究仅仅因为会考试而免试升上去的研究生、更有一堆占据更多教育资源的学校从事让学生更找不到工作的所谓研究型高校的行为——他们称为建设,我称为破坏。因此,这样的大环境下,纵然社会对于蓝领有那样的需要,但是孩子与他们的家长谁会把孩子向那个不体面的地方去推呢?而且如果没有代表蓝领阶层的力量在政府里、在人大里、在各类有影响力的机构里面去竞争资源、游说权威,那么又有谁去从事加强蓝领的事情?
最近有不少中央与地方的领导开始从事职业教育,也有一些领导明确地提到要提升蓝领的收入。其实如果楞让老板增加蓝领员工的收入并不公平,前提要在他们能干好那样的活。所以我的建议是,国家要给蓝领职业教育有更大的投入、培养更多的高级蓝领人才、让更多的真正蓝领走向民意代表与舆论领袖的位置、让蓝领在社会经济与文化资源的分配中有更大的发言权,在这样的前提下,蓝领的收益能力自然就能很好地提升,也自然有了强的谈判筹码,那些不把蓝领当回事情,楞把自己的城市充成白领城市或者装白领领袖的领导也会有所收敛。
还蓝领以尊严
评论
编辑推荐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