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极恶


美国之极恶
1944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后来的关贸总协定)。从此,美元登上霸主地位。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三个前提条件:①美国国际收支必须顺差,美元对外价值才能稳定;②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③黄金必须维持在官价水平。事实证明,这三个条件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具备。美元难题表现为“内在稳定”与“外在需求”之间的矛盾(亦即“特里芬难题”)。即为维护美元的稳定,就需要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其他贸易国必然是逆差,他国国际储备资产则无法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形成“美元荒”;如果满足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需要,就需要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则易引起美元贬值,发生美元危机,形成“美元灾”。
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种种缺陷:其一,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其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美国若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三,固定汇率有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而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美国正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缺陷或者说漏洞,为自己争取到最大限度的利益。
真正使得美元成为美国的经济金融武器的是《牙买加协定》,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召开成员国大会,商议搭建新的国际货币秩序。最终签署了《牙买加协定》,建立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不再是汇价的基础;国际储备多元化;浮动汇率制合法化。从此,美元地位得到强化,但美国却不对世界承担任何责任。美国曾用“黄金挤兑”击垮英镑,其他国家却不能用同样的办法打击美元,美元获得彻底自由,“美元武器”也得以诞生。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的崩溃意味着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烂美元不仅没有成为美国的负担,反而成为美国的“核心竞争力”。美国从此也将美元武器滥用到它的所有对手和盟友。它的金融体系和交易体系都围绕这个核心优势而建立起来。
1944年,美元登上霸主地位之后以及1976年的《牙买加协定》生效之后,美国就一直在利用美元霸权玩弄全世界。从历史演变看,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70年代):纯粹滥发货币。战后初期,西欧、日本为恢复经济,需要大量美元,但又无力通过商品和劳务输出来满足,从而出现“美元荒”。于是,美国开始大量发行美元,这形成第一轮滥发美元,但仍然可以归结为服务于经济和贸易的范畴,规模也比较有限。进入50、60年代,美国陆续发动侵朝战争和越南战争,军费开支迅速增加,加上欧洲、日本的复苏,美国国际收支逐渐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政府大量增发美元,结果导致美元多次贬值,产生美元危机,美国黄金储备大量减少。美国实际上已经无法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当欧洲各国威胁美国要将手中持有的贬值的美元盈余兑换成黄金时(而且,法国当时也这么干了,法国用飞机从美国运回成吨的黄金),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单方面撕毁协议,宣布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这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了。同时,阻断了各国以美元兑换美国所持有的黄金从而引发美元大幅贬值的通道,避免了美元重蹈英镑覆辙的危机。这也开创了美国“赖帐”的历史。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滥发货币+滥发债券
美国天生是国际债务国。1776年到1783年,在长达7年的独立战争中,它得到了法国、荷兰和西班牙政府的贷款,金额为738万美元。独立后,第一笔有确切记录的外国在美投资,是1801年英国银行家巴林•布洛斯家族出资400多万英镑承购美国国债。1803年,英国和荷兰的几家银行为美国政府融资,帮助杰斐逊总统用1125万美元的价格,从法国手里购买了215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
1876年,即《独立宣言》发表100年后,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美国终于消除了贸易赤字,开始向海外投资。到1899年,已有4.56亿美元。1914年战争开始时,美国有净债务37亿美元。此后,英国和法国为了购置军事物资,卖掉了它们在美国的很多资产,而美国1917年参战后,又冻结并没收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在美国的资产。到1919年战争结束时,外国人在美国的资产只剩下33亿美元,美国在海外的资产则增加到70亿美元。这样,美国就有了37亿美元的国际净债权,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际净债权国。美国作为国际净债权国的地位,一直持续到1984年。1986年6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随着外国资本的大规模流入,美国已成为净债务国,1985年底净负债1074亿美元。到2005年年底,美国的全部外债是13.6万亿美元,美国在海外有资产11.1万亿美元,二者之间的差额,即美国的净外债达2.5万亿美元。(宿景祥:美国天生是国际债务国,2006年)
从1985年美国成为净债务国,当年年底净负债1074亿美元。美国开始陷入债务泥坑。2009财年,美国政府赤字创下1.41万亿美元,2010财年达到1.29万亿美元,2011财年由于奥巴马政府前期实施的减税政策,财政赤字预计达到1.65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正是在不断高企的赤字推动下,美国国债突破了14万亿美元的大关,相当于美国人均负债4.53万美元。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滥发货币+滥发债券+滥用衍生品的组合
全球80%以上的交易分布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这种集中趋势更加明显。1999年末的未清偿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名义价值中,有全球80.5%属于北美和欧洲,20026月末,这一比例上升到了93.7%,北美地区的合约价值占到总价值的64.6%
据估计(也只能是估计),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金融机构创造的金融衍生品总值达到80至100万亿美元之巨,为美国GDP总量的7-8倍。美国的一些机构创造金融衍生品,并向社会大众进行欺诈式推销,他们的这种行为违背了让客户充分了解金融风险的原则,致使风险无限积累,超出了市场参与者可承受的范围。次级贷款把信用产品带给了一些低信用甚至没有信用的群体,而且附加了许多加大信用风险的优惠条件,形成了巨大的信用泡沫。从信用泡沫——产品泡沫——资金泡沫——价格泡沫——市值泡沫,通过衍生品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泡沫链。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漫长的销售链条,导致投资者看不到按揭贷款的本质和根源。而且滥用金融衍生品拉长了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
截至2010930,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余额为13.58万亿美元,GDP占比约为94%,同年年底一举突破14万亿美元。2011222,在可供发债余额仅剩2180亿美元的时候,美国国会未就提高上限达成一致。终于,在20115月,美国国债触顶,开创了14.29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美国政府支付开支最多能延迟到82。到了82,政府若不提高债务上限或削减开支,就会开始债务违约,无法偿还美国国债券本金和利息,这种情况可能让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据测算,如果按美国目前的举债速度和赤字增加速度,到2023年,美国政府的全部收入将主要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及利息,根本不可能用于其他如国防、教育、卫生等正常的公共开支。换言之,到时,美国政府将被债务大山压倒。
现在,我们已经看明白一点,美国只干一件大事:向全世界营销美元和美元衍生产品,说到底,就是向全世界推销“废纸”。所以说,美国作为一家“公司”,实际上就是一家“废品经营公司”,将废品当黄金卖给全世界的傻瓜。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不难理解美国政客的营销口号——强势美元政策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符合美国的利益,也就符合全世界的利益。完全是一大堆废话,这样的废话充斥着全世界主流媒体。作为最权威的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