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毛泽东同志游击战略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毛泽东同志游击战略思想

 

虽然,毛泽东同志过去的一些具体方针、政策、措施,不能一味地完全照搬,要实事求是,但普遍性的东西,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还是不能丢的,还是要继承与发扬的。

市场经济与游击战争的共性,就在于它们都是取得经济与战争胜利的活泼的有效手段。有人说:“商场如战场”,进而有人将孙子兵法应用于商战中,那么,在毛泽东同志游击战略思想中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一、从游击战争的存在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必然性

我们必须承认,游击战争是中国革命战争长时期的主要作战形式,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反映明显。这里毛泽东同志有如下论述:

“人民的游击战争,从整个革命战争的观点看来,和主力红军是互为左右手,只有主力红军而无人民的游击战争,就像一个独臂将军。”(《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27页)

“游击性正是我们的特点,正是我们的长处,正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工具。”(同上第230页)

对起劲地反对“游击主义”的同志们批评道:“无疑地,这全部的理论和实际都是错误的。这是主观主义。这是环境顺利时的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和革命急性病的表现;环境困难时,则依照情况的变化依次变为拼命主义,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这是鲁莽家和门外汉的理论和实际,是丝毫也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的东西,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同上第206页)

对游击战争的战略意义又有明确地论述:“游击战争没有正规战争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赫的名声,但是‘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的事业。”(《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00页)

由此可见,是毛泽东同志将游击战争提到了战略位置,游击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同志整个军事战略思想的核心部分,特色部分,成功部分,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充分体现。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的一系列游击战略思想,对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二、学习毛泽东同志游击战略思想,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积极稳定与消极稳定

八九年动乱之后,我们党提出,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然而,稳定是有个积极稳定和消极稳定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讲:“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就是积极稳定,而不是消极稳定,积极稳定就如同战争的积极防御一样。由此可见,在稳定中求发展,这正是我们今后一个长时期的战略方针。

确切地说,改革也是发展,是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发展,只有把改革搞好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才能主动适应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需要,进而生产力也就发展了,经济基础也就发展了。因此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搞好改革,只有认认真真地推进改革,才是真稳定,积极稳定;那种不思改革,靠“欺上瞒下”与安于现状的“保守主义”稳定,都是假稳定,消极稳定。毛泽东同志指出:“保守主义不论是由于贪图安逸而发生的,或由于对敌人力量的过高估计而发生的,均将给予抗日战争以损失,对于游击战争及其根据地的本身也是不利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26页)所以,我们要积极稳定。目前,中央关于经济宏观调控的部署和措施,应该说是积极的,是稳定的同时也是有发展的,所以,我们确信,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是会有显著成效的。

2、是“产权”问题还是“领导权”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改革十多年的实践,使人们看到:一般地国有企业的个人收益不如个体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不如合资企业,进而有人推断,企业改革,关键是“产权”问题,殊不知,是由于内在机制及外部条件的不合理,不公平,造成如此现象。笔者认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理顺了“产权”关系,而重要的是要真正解决好企业的领导权问题。否则的话,就象现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布了好多日子了,要下放企业权力,两权分离,政企分开,可企业的领导(厂长或经理)还是由上级直属机关任命,则所有的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只要是确定好企业的领导人,企业的领导人是有事业心的,有能力的,尽职尽责的,那么企业就会搞好,而不在于企业的“产权”究竟属谁。“产权”属谁那还用争议吗?社会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以及“按劳分配”性质已经规定了,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所有权,归国家、集体与个人,三方要兼顾。可见,问题就是如何兼顾的问题,如何兼顾,只有靠解决领导权问题,才能成为兼顾的组织保证及政策保证,否则什么也办不到。

为此,笔者提出这样一种方案来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这种方案的实质就是引用“公开招标、竞标,风险承包”机制,要真竞标、真承包,而不是假竞标、假承包。它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产物。也就是说,改革中难啃的骨头,要靠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来解决!彻底利用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产生“自动制约”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参照国外股份制董事会组织形式,成立股东代表大会或董事会,其中政府(财税部门),企业内部职工代表(全体职工“公平竞选”产生的),专家学者(企业的、科研院校的有识之士)都要占一定比例,而且上述三方都有否决权。股东代表大会或董事会的工作内容:核定标的、承包基数,审定竞标、承包方案(包括上交定额,或累进定额,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国有资产清理核查及保值增值,更包括承包人收益,以及自身廉洁等),确定竞标人、承包人,并同时按方案内容定期审查竞标人、承包人。这样,企业的竞标人、承包人——领导者,也就必须要代表国家与职工,以及企业(含他个人)的三方利益。否则的话,他就要被其他的竞争者来取代。

总之,一句话,在保证要有统一竞争的前提下,就是要承认企业的领导权的相对独立性。毛泽东同志在论游击战争指挥方法时指出:“一句话,就是: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436页)可见,企业独立自主性,在市场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独立性,通过股东代表大会或董事会(融进了群众的需要,专家的意见,上级的要求),以及“公平竞争”机制的保证后,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实际上,企业“产权”就是企业的“领导权”。而现在,我们大部分企业,名义上有国家的,有职工个人的,而实际执行上,就归领导者自己,现实不是这样吗?只要我们引进“公平竞争”机制,群众的权力,专家学者的权力,国家的权力得到组织形式的保证,我们的企业领导者,是会权衡国家及职工,以及企业发展的各方利益的。

由此可见,企业改革的关键,是“领导权”问题,而不是“产权”问题,那种试图通过明晰“产权”来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那是幻想,不现实的,也是徒劳的。而提出“产权”问题的实质,就是有部分人要动摇“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性质。

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确切地说,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者、生力军,不解决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不改变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半亏损的局面,我国的经济发展,迟早要发生问题。这里,靠单一的国家保证投入,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但眼下不不保证投入,就更是问题。所以,重要的是搞好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只有企业内部改革了,有活力了,国有企业才能争得市场主动权,因此说,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改革,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重大问题。近一个时期以来,党中央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是有重要意义的。

具体地,国有企业可分两类,一类为“瓶颈”企业,由国家直接管理,如:能源、交通、通信等,另一类为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公开竞标、公开承包”机制的实行,将这大部分企业推向市场,这就叫做“下放游击队”。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超编减员与社会保障问题,要结合中国的实际,一般的情况要在承包方案中反映出来,自行解决。然而,作为主导型企业,即“瓶颈”企业,多余人员一定要裁掉,或送入地方,或转入其他一般型企业,社会保障也最好跟上,国家要解决保障问题。总之,国家的主干企业,就应该是国民经济的“正规军”。包括那些天然垄断企业,都要接受国家的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调拨,产品统一定价等。

所以说,对企业的指挥,应该是高度集中与高度分散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集中的不集中,在上者叫做失职,在下者叫做专檀,这是在任何上下级关系上特别是在军事关系上所不许可的。应该分散的不分散,在上着叫做包办,在下者叫做无自动性,这也是在任何上下级关系上特别是在游击战争的指挥关系上所不许可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436~437页)因此,对企业放权,要放就要放到底,否则不放就要坚决地把在手中,那种放至途中,进而造成半道截留现象的发生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以上,笔者将毛泽东同志游击战略思想,应用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只能说是一点尝试,各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如同进行一场游击战争一样,都是要调动主体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市场经济正是这一人民经济的主体战略。尽管战争与经济是不相同的,但是,在世界冷战后的今天,有权威人士预言:新的“世界大战”将是一场经济大战!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经济建设就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还是有他光辉的指导意义的!

 

 

199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