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张江发布新品牌符号》,看过之后,却觉得十分可笑。从报道来看,张江高科做了两个错误,一是自身定位和认识;二是低水平的品牌管理。
文中,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表示,“科技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规模可以复制、技术可以收购、人才可以获取、而不可复制的只有文化。” 这句话听上去不错,但是其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显然是有偏差的,由此导致的偏差认识,包括技术可以收购,人才可以获取之类,都将成为偏差的经营策略。
我认为,高科技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而非文化。由此,将得出不同的品牌管理方案。
高科技园区的定位和生存发展之道
高科技园区的定位无非两方面:一是吸引优质的高科技企业进驻园区;二是帮助园区内的企业快速成长;无论是吸收新鲜血液,还是协助企业发展,园区都应当是一个提供综合服务、高效服务、企业成长服务的平台。这些服务,包括最基本的政府能够提供的便利:税收优惠、贷款绿色通道、工商税务进驻园区等等;除此之外,高科技园区还应当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特别是以人才和科研为重点。我们都知道,高科技企业生存之本就是人才和研发,而如果研发技术总是靠收购,人才总是靠空降。这样的企业,必定是一个稀里糊涂,没有长远规划的企业,也注定是无法长久生存的企业。高科技园区应当以辅助企业发展为重点,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所以,高科技园区的生存发展之道就是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一流的服务,服务就是其核心竞争力。
一个成功案例
将高科技园区作为一个企业来看,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咨询服务型企业。而咨询服务型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就不能够是打造文化。因为这是一个很虚幻的目标,很少有企业将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这里简单列举一个例子,也许会对张江高科有所帮助。
自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闻名于世以来,其它各地都在打造第二个硅谷,有成功也有失败的。其中丹麦和瑞典联手打造的哥本哈根-马尔默地区现已成为世界认可的医药硅谷。这个医药硅谷并没有一个所谓的科技园区来圈定范围,就是由丹麦瑞典两国政府主导,但是其运作方法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1、人才优势;这个地区涵盖了包括丹麦瑞典两国近数十所高校,欧洲研究生都是采用双导师制度,这为该地区数万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的优质的人才数据库。研究生近一年的时间是在企业内工作的,或者在学校从事的项目研发也是企业正在实施的。
2、科研联合:高校跟企业、企业跟企业联合进行项目研发,其目的就是致力于领先的生物医药技术。包括丹麦教育部、科技部向高校、企业提供科研资金,大企业例如诺和诺德也设立了很多科研基金,提供给高校以及其它小企业。
3、其它措施:包括税收优惠,通过25%甚至更低的收入所得税吸引国外人才(丹麦本国很多都是35%起的收入税)等等。
虽然北欧医药硅谷是由政府主导,但是将其作为一个大的科技圈来看,管理层是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独特、一流的服务。中国丹麦商业论坛每年举办多次,与会期间,会有免费的欢迎企业进驻医药硅谷宣传册,宣传册中从未提到虚无缥缈的什么独特文化。都是讲数据,摆事实来阐述企业能获得的优质服务,特别是企业关心的人才储备、研发环境、国家提供的科研资金、产业链的众多企业等等。
莫将高科技园区跟税收优惠划等号
张江高科在上海,上海也有众多高校,张江高科科技园作为纽带,牵手了哪些高校跟园区企业进行合作?张江高科又为园区内企业拉了多少科研资金?园区内的企业,年申请专利的数目大概多少?等等等等这些设计企业软件的数据,我想,这些才应当是记者该挖掘,也应该是张江高科告诉公众的。而不是一说起高科技园区,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税收优惠。
高科技园区的品牌管理
今天,张江高科发布新品牌符号,切勿以为发布一个更漂亮、更时尚、更迷幻的品牌符号,就能跻身于大品牌企业。从下面一段话,就知道品牌的根基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存在这样的企业:拥有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品牌;但肯并不会有二流产品一流品牌的企业。这句话清晰地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
1、企业品牌立足于企业的产品质量;
2、即便拥有很好的产品质量,没有优秀的品牌管理,企业能做强,但做不大;
对于服务型企业,服务就是其产品,服务质量就是产品质量。科技园区做好其服务质量,再来聘用专业的品牌管理人才进行品牌经营,这才是张江高科品牌管理之路。
再根本一些,高科技园区的品牌管理不能参照政府思路,政府打造的博鳌论坛,或者5A级旅游景区,名胜古迹,文化古城等等,这些都不以盈利为核心的,无论是旅游景区还是名胜古迹,都是文化遗产,政府都是围绕着文化遗产打造相关产业,提高本地经济发展。而高科技园区内都是以盈利为核心的企业,所以,张江高科应当转换身份和思路,将自身看做是一个盈利企业,而不是政府机构;将自身定位于服务型企业,而不是一个小圈圈联盟的大哥。唯有先转换身份和思路,才能继续后面的所谓园区经营、品牌管理等等。如此,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