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对食用油进行限价的政策下,虽然多数企业均表示没有提价计划,但终端市场上部分产品价格已悄然上涨。
像其他商品涨价理由一样,都是成本上升。放响涨价第一炮的是鲁花花生油近日开始提价销售。在北京批发地,每箱4桶装的鲁花花生油价格已经上涨了20元。原因是从五月份开始花生价格暴涨。成本上升,食用油价格是压不住的,再严格的约谈也无济于事。企业不可能亏损赔本生产和销售。如果行政手段施压价格过于严厉,那么,企业只有一条路就是停产,价格最终还是涨价。整个食用油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是不可避免的。食用油提价的连锁反应相当大,影响到许多食品价格,让已创新高的物价又添上涨压力。
6月份CPI同比上升6.4%,创下35个月的新高。物价的持续上涨,使部分中低层白领生活质量下降,物价敏感人群呈现扩大化趋势,呈现出的一大特点就是敏感群体由低收入者向中低层白领蔓延。这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通胀影响到经济发展,而经济低迷又使得通胀加剧。
当前出现的一个麻痹思想是认为通胀已经到顶。这种盲目乐观情绪千万要不得。无论从国际输入型通胀来看,还是从国内物价一轮接一轮上涨看;无论从外储增加看,还是从国内信贷、央票到期等分析,通胀形势都不容乐观。
从根本上治理通胀要从发展生猪、蔬菜、油料等生产的源头抓起。但是,从现在中国的现状来看,仅发展生产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少在两个方面必须下决心治理和改革:一是坚决管住货币,坚决动用货币工具诸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回笼市场过剩流动性,消除通胀的货币因素;二是尽快启动深层次改革,消除物价的刚性成本。
中国通胀的尽头在哪里?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