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绩训练模式与其他训练之比较


  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自内开启的“改变之门”,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为我们开门。在改变世界之前,先要改变自己。习惯于原有方式生活的人不容易改变,而一旦放弃改变,所有人都是输家。

  品绩训练深信当我们生而为人时,每个人都已经具备所有使自己又成功、又快乐的资源之根——善良的人性:“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真我”。然而,在岁月的磨砺中,在生活的压榨下,在社会的染缸里,由于感受与体验的偏差,就会出现一个“自我”,人的品格品性也有了差异,自然也就影响品绩,这时就需要品绩训练。

  品绩训练犹如一面镜子,每个人都需要训练,就好像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一样。镜子不会教你怎样穿衣服,但镜子会告诉你穿得怎样,然后你可以做出选择。

  品绩训练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拨开眼前的迷雾,使我们看得更清,看到事情的真相,而非仅仅是表面的现象。品绩训练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拔去塞在耳朵里的塞子,让我们听得更清,不仅仅是听清一些字面的含义,而且听到别人的内心深处。品绩训练的作用就是支持我们思考得更深、更有效,拓宽视野。

  品绩训练和培训、咨询、心理治疗等有一定的区别。定义品绩训练的方法之一是将它与其他一些互动型的概念进行区分。

  国际上对专业训练的分类有:企业训练:协助企业解决问题、提升表现、改善业绩、达到目标。对象是整个企业或企业中的团队。相对来说,企业训练更强调目标,更关注结果。

  企业内部训练(RICC):配合企业发展,协助同事提升绩效,培育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有效的工作技巧。

  个人训练:协助个人达成特定的目标,包括学业、事业规划和发展、改善人际关系、时间管理及个人成长等。如果再细分,还可以分为诸如目标训练、婚姻训练、情感训练、人际关系训练、时间管理训练、事业训练及个人成长训练等。

  行政训练:对象是企业的CEO、COO、CMO及CFO等,主要是协助他们提升企业的整体表现,从而改进整个企业的绩效。

  商务训练:主要是协助企业完成某个商业项目(如项目融资、新项目开发、商务拓展、商务计划、策划与执行等)的目标。

  营销训练:主要是协助企业提升销售业绩,开发市场机会,实现及超额实现企业销售目标。

  执行力训练:协助企业厘清执行过程中关于战略、人员(管理)及运营的三个部分如何有效地链接,使企业更有效地将目标转化为成果,协助企业提升其执行的能力。

  人力资源训练:主要是协助企业挖掘其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升其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率。其中包括训练企业如何选对人、用对人、教对人、留对人,重在协助企业充分运用人力资源创造更高价值。

  团队训练:主要是协助企业团队达成目标。其中包括协助团队厘清目标、运用训练技术建立高效合作团队,化解团队冲突,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的执行力,更快、更易、更好地实现团队目标等。

  财务训练:协助企业厘清财务上的盲点,更有效、更合理地开源节流。

  要知道品绩训练和品绩训练模式,首先要弄清楚品绩训练和培训、咨询、心理治疗及传统管理有何区别,明白品绩训练不是什么。

  我们说品绩训练不是同事。同事是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或领域中与我们具有同等地位、互为配合协作完成某项工作或项目的人;而品绩训练是站在第三者及旁观者的立场,跳出事件之外看事情的人。最大的差别是立场不同,角色不同。

  品绩训练不是领导。领导是激励并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的人;而品绩训练是引发者,引发全体员工心中的目标与愿景,并激发全体员工采取行动,取得结果。

  品绩训练不是经理。经理要求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和所提供的资源范围内完成任务;而品绩训练是引导全体员工变经理规定“要我做”为“我要做”。

  品绩训练不是顾问。顾问提供独立的建议及支持客户进行管理的工作;顾问是能够提供一些专业知识、技巧或其他资源去协助客户改善他们的现状;顾问参与的焦点是在客户明确的需要和特定的问题上。顾问(Consultant)是某个范畴的专家,当事人聘用顾问服务时其实就是购买他的专业知识。顾问是站在他所在的领域给你以专家身份的答案、建议或方法。顾问提供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提供解决方案。而品绩训练不会给或很少给答案。品绩训练相信,大部分时候,最好的答案早已潜藏在全体员工的心中,只是当局者迷,暂时没有发现而已。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来自于问题本身。品绩训练是没有既定答案的,所做的是引导全体员工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答案。品绩训练认为:若一个人有能力为自己制造问题,他也一定有能力解决问题。

  当我们停止教别人时,他就开始学习了;当一个人开始独立学习时,意味着生命开始真正的成长。美国著名企业训练添•高威曾提出:如果要当事人学得最多,训练就要教得最少。品绩训练的卓越之处在于,推动员工不仅仅是行为方法的改进与能力的提升,更会引发员工智慧的成长。我们管理得了员工的行为,却无法管理员工的智慧。品绩训练侧重于员工品格与智慧的推动。正因为培养了一个又一个比自己优秀的下属,企业才能良性成长。

  品绩训练不是管理咨询师。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企业训练都是管理咨询师。两者的共同之处都是解决问题、设定目标,并且是制定持续的行动计划。不同之处在于咨询师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而品绩训练是着眼于交谈、交流、人际关系、品绩提升及情感领域,没有必要是某个商业领域的专家;咨询师常常希望给出问题的答案,而品绩训练倾向于激发全体员工自己得出答案;咨询师会开出标准化的或流水化的解决方案,而品绩训练会更加个性化,会考虑到全体员工的需要、价值观和目标;咨询师通常只关注工作,而品绩训练会更加全面,除了工作也会关注全体员工的品格、生活、家庭、健康以及其他方面。

  品绩训练不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焦点在过去,侧重于舒缓当事人的情绪,解决他心里的包袱。心理治疗是针对当事人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所作的辅导,帮助当事人克服在过去生活中阻挠他们前进的障碍。心理治疗针对的是偏差的行为、偏差的思维、偏差的情绪。

  品绩训练的焦点在现在及未来。品绩训练支持全体员工面对自己所发生的一切,学会去接受,从接受中获得智慧,学会活在当下,并放下自我。放下,就是放下自己心中的标准:喜欢与不喜欢、愿意与不愿意,而去做与目标有关事情的过程。放下是从原来痛苦的或不能接受的事件中找到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力量,然后转身向未来的理想目标前进。品绩训练是要支持全体员工从此刻中拿到更多,创造最多。

  品绩训练不是辅导。辅导是针对特定的技能给全体员工以更多的教导,多半是告诉全体员工如何做。辅导(Counseling)往往包含着当事人的行为脱离了“正轨”的意思,所以,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当事人返回“正轨”。

  品绩训练的目的在于协助全体员工做得更好,将优点发挥到极致,而不是将焦点投放在修改缺点上,所以不会强制全体员工改变。品绩训练不会告诉全体员工如何做,而是让全体员工自我发现适于自己的方法与通路。

  品绩训练不是培训。培训是知识与技巧的转移。培训师为如何培养技巧和能力提供指导,会将自己知道而当事人不知的部分通过讲授的形式告诉受众。训练是通过反复与强化的形式使受众掌握某种技能。训练更多的是针对行为,透过行为的强化与心智模式互为影响。品绩训练针对更多的则是全体员工的品格、动机、信念与行为模式、心智模式等。透过这些方面的改变,支持全体员工进行行为策略的改变,从而实现目标。

  世界各地的组织每年都将上亿美元花费在培训上,但是国际有效领导能力中心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这些培训中仅仅有8%—12%的培训课程所传授的新技能、新知识给企业带来了可以测量出的进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培训无法将所学到的东西向实际转化,而且没有反馈或持续的支持。如果一个员工在学习新技能时,没有跟踪和持续的支持,就很容易使他放弃新的尝试而回到原点。

  品绩训练不做教授,亦不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品绩训练只作训练能做的部分!很多时候,人之所以表现未如理想,不是因为缺少了某些知识技能,而是因为没有看清事实的真相而已。品绩训练运用训练技术令全体员工厘清事实真相,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增强全体员工的动机,找到解决问题的通路,问题自然解决。

  品绩训练不是师傅。师傅是传、帮、带,是当事人所在领域的权威或特长拥有者。师傅是一个复制的过程,品绩训练是让全体员工发挥所长。师傅是教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技能,而品绩训练则是挖掘全体员工的潜能。

   品绩训练并不比全体员工多知道多少。相反,在全体员工的领域中,品绩训练所掌握的知识甚至远不如全体员工。但品绩训练通过倾听、区分、发问等各种训练方法,运用各种专业训练策略和工具协助全体员工为新的行动设定步骤,然后和全体员工一起将新的、更为可行的行动计划付诸实际,让更多的员工成为企业的“冠军”。

  品绩训练不是体育教练。体育教练是零的游戏,冠军只有一个。品绩训练是多赢的游戏,会创造更多,会让全体员工发现更多,并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品绩训练不是好友倾谈。朋友与你一起分享你的人生,喜怒哀乐,得失离合。未必每个人都愿意将工作中的事情和计划向好友倾诉,也未必想去麻烦别人,况且朋友未必有经验和能力来帮助当事人找出适于自己的解决方案。品绩训练不是好朋友似的谈心聊天,更不会去安抚全体员工的情绪。品绩训练是中立的、客观的、抽离的、启蒙的,站高一线、保持界限,不进入全体员工事件与范围之内,并且是利他的。品绩训练所有的行为不会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而是将所有的行为焦点指向支持全体员工。

  品绩训练不是占卜问卦、看相算命。很多员工会觉得品绩训练很神奇,往往能看透全体员工内心,甚至对全体员工的性格与特点大致看透。其实,品绩训练只是掌握了专业的训练技能和工具而已。

  那么,品绩训练到底是什么呢?

  品绩训练就是运用品绩训练工具,借用品格之力,打开全体员工心灵,开启全体员工心智,让全体员工充分自我认识,自我提升,从而产生新的、更大的品绩力,成就辉煌人生!

  品绩训练模式又是什么呢?

  品绩训练模式是一套支持企业/组织与企业人的有效工具。它的作用是通过唤醒、提升全体员工的品格素质和技能以提高效益,取得卓越成果,成为业界领袖。

  品绩训练模式包括品绩训练技巧、品绩训练工具、品绩训练十大品绩力、品绩训练十大方略、品绩训练十大心法和品绩训练的八种能力和素质教育体验式学习课程等。此外,品绩训练模式还包括参加大型公益活动,

  进入21世纪,尤其是体验经济时代之后,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人们从过去追求品质、品牌,开始更多地向个性化、创意化、多元化、时尚化、体验化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仅仅强调命令与控制、标准化生产、流程化操作已经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满足不了消费者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企业需要更多的创意与创新。这个时候,企业管理的使命就是要充分地调动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创意和潜能,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形成互补性、有凝聚力的团队,才能应对外界的变化。以人的品绩管理为核心,是这个时期典型的管理模式特征。这是因为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诸如: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和外部客户的要求提高、市场中的变化异常迅速、企业改组、降低成本、优秀人才越来越难找、越来越难留、经济全球化等。

  在这个时期,企业主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其实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人的品绩”。体验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更需要管理者把焦点从厂房设备、产品线、企业固定资产以及政策、条例、法规、产品上面转到员工的——注意!不是“身上”,而是内心,是品绩。激发员工的创意与潜能,调动积极性,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者的真正使命。

  正因为品绩训练技术能够实现体验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管理者“以品绩为本”的目标,才会被500强CEO所学习、所应用!才能为国内外政要所接受、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