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不是浅薄的一代
这是2010年上映的片子,没怎么注意,经同为80后的同事推荐,因好奇而观之。
没想到李芳芳导演这么年轻,出生于1979年,却被冠之中国第七代导演代表的美誉。
没想到李芳芳导演这么有才,李导从十五岁起在《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北京青年报》、《语文世界》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作品,计三万余字,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作文竞赛大奖。其中,《妈妈的手臂》、《真爱》两篇散文分别选入《1992年度全国中小学生精短散文集》和《1993年度全国中小学生精短散文集》。1993年被学校推荐为中国青少年名人,收入共青团中央编撰的《中国青少年年鉴》,现为电影导演。
更没想到,李导从16岁起没话过家里的钱。
1980年出生的80后们已过而立之年,他们很多或者渐渐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曾经80后被506070后的前辈们成为“垮掉的一代”,也被很多人成为“浮躁”“浅薄”“天真”的一带。
杨石头同志讲一句话经典: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最终是那帮孙子的!
90后,00后呢,现在10后都生出来了!
依然记得,刚从学校出来那会,董事长讲:你们这帮小畜生,太浮躁,去车间好好改造,好好锻炼,劳动才能改变你们,是劳动区分了人和动物,是劳动创造了人。
董事长非常的务实,也是性情中人,教给了我们他的人生八字:知足、珍惜、感恩、回报。
说实话正是那段时间进车间锻炼,使我开始慢慢学会动脑子。
成长的路上不仅仅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是劳动改变了你要做浮萍草还是海豚。
海豚有时高调,有时低调,浮萍草一直在面上,我们要做海豚。
在看完《80后》之后一直在动脑子,也在此感激董事长。
说实话,看了这部片子,有的地方有种想哭的感觉,有些内容感觉就是演自己。
电影源自小说,小说的最本源来源与生活,电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生活的一个缩影。
《80后》,以时间为轴,把80后经历的几件大事都点到了。
香港回归,我们赶上了。
申奥成功,我们赶上了。
张国荣去世,我们赶上了。
SARS疫病,我们赶上。
北京奥运,我们赶上了。
……
生命如一个旅程,没想到80后这趟列车旅途上有这么多的各色风景,是为我80后之幸!
这部片子写了80一代人的学、情(爱)、伤。
小弟将看完《80后》的点滴感悟总结一下:
一.学
沈星辰考取了北京大学。当和男朋友明远处于异地恋时,明远曾经困惑,为什么星辰不能和他考取一样的学校和专业。星辰回答的很干脆,我很小就喜欢北大,理想非常的单纯,非常的直接。
明远后来也理解了,星辰从小就离开父母,她需要一块好的盾牌,否则怎么会有安全感。
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那块盾牌?
工作上星辰更是努力,两年连升三级。
奋斗是直达成功做短的路。(后来星辰自己创业也证明了这一点,员工说她很能干)
二.情(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