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北京、江苏两省市无私援助和拉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拉萨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谱写出小康拉萨、平安拉萨、和谐拉萨、生态拉萨建设的崭新篇章。
经济大发展
60年来,拉萨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由封建农奴制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充分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管理,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和发展。“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9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9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6.32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8.26亿美元。
60年来,拉萨的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到“十一五”末,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5.05亿元,年均增长8.45%;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养殖业亮点纷呈,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农畜产品市场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农牧业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人才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区三园”的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9.72亿元,销售产值36.47亿元,工业税收达到2.46亿元。
60年来,拉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十一五”末,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11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9倍和3.5倍。同时,投资、财税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基本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5年来累计到位资金166.4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
城市更漂亮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拉萨没有几条像样的街道,建成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为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近年来,《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得到国务院批准实施,“六城同创”全面推进,先后荣获自治区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称号,先后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
“十一五”期间,拉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就达到4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75.9%;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到62.9平方公里,是和平解放前的20倍;城市道路长度是1979年的6.5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26平方米。如今的拉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交通更加通畅、环境更加优美,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十一五”时期,拉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31倍。青藏铁路、柳梧大桥建成通车,旁多水利枢纽、拉贡机场专用公路、拉日铁路、青藏交直流联网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大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关系民生改善和维稳能力提高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极大改善了发展条件、夯实了发展基础。黑色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5.25公里,91.2%的乡镇、46.84%的行政村通油路。农牧区电网覆盖率达到99%。
60年来,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拉萨市抓住城市规划这个“龙头”,以建设“生态拉萨、人文拉萨、特色拉萨、现代拉萨”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始终突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持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格的有机结合”等指导思想,采取了“保老城、建新城”等重大举措,使拉萨城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始终保持传统藏式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使拉萨城市的高原和民族特色更加明显。
人民最幸福
经历过严冬的人,最懂得珍惜太阳的温暖。2010年在央视、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推出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拉萨被评为全国“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第一名。
众所周知,在旧西藏占总人口95%以上的广大农奴和奴隶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更谈不上拥有教育、医疗、民主等基本的人权。西藏和平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拉萨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得到全面保障,过上了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这是民生大改善的60年。60年来,拉萨市全力用小财政支撑大民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全市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有4.3万户、26.55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行政村在全区率先实现村村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全国房价一片“涨”声中创造了拉萨房价连续5年“零”增长的奇迹;免费培训城乡居民就业技能,大量购买公益性岗位,保持了“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多年控制在4%以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实现了为45岁以上城乡居民全部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80%多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给所有失地农民提供就业生活保障、投资2亿多元规范公交运营等重大民生目标。
这是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的60年。“十一五”末,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3.44元,是 1959年的8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67元,是1981年的26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平方米;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共解决911个农牧民集居点2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农牧区户用沼气池2.9万座,农牧区碘盐人口实现全覆盖;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63台、移动电话182部、家用轿车32辆,正向着全面小康阔步迈进。
这是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60年。“十一五”末,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9.76%和99.4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8%;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29%和96.04%。拉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边疆告诉记者,拉萨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归根结底来自党中央的特殊关怀,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来自拉萨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拉萨各族人民对此无比珍惜
跨越千年铸丰碑——拉萨经济社会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