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的战略,即“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那么,对于企业来讲,如何面对后危机时代企业发展转型的挑战,实现“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是企业CIO要探索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企业实现“两化”融合要有一个信息化建设的方法路线,这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四部曲:信息化的规划、信息化管控体系建设、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关键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云计算将在集团企业商业模式、提供商以及市场生态链方面带来大规模的经济效应,如何在集团实施云计算?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或者混合云?笔者在这里将结合多年来集团信息化的实践经验“抛砖引玉”,提供一种模式思考。
云计算与集团信息化需求
云计算是传统IT和通信技术不断交融、需求和商业模式驱动与促进的结果。通过引入云计算平台,可以极大降低企业IT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此外,云计算与互联网的结合也催生了信息服务产业商业模式的革命。
对于一个集团企业来说,云计算演进的第一步是基础服务,怎么样利用现有的硬件、包括存储、服务器、网络,动态的做到优化。逐步搭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做创新,来做服务,来做管理,并能够形成高性能计算中心。
借助云,庞大的企业可以将信息、数据库、存储以及加工信息的软件保存在一个虚拟的巨大计算机上。而企业只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商业机会的获取和快速实现上。借助云计算,中国企业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不需要建立传统架构,直接进入云计算领域。
由于企业的架构和业务模式不同,对于集团型企业需要提供简单、快捷的云计算服务来满足企业扩张、产业链整合及转型升级需求,企业云计算服务模式让这一希望变为了现实。集团企业云以满足企业大规模服务、高扩展性、高可靠性、虚拟化和按需服务,实现企业的管控、业务协同、供应链管理、共享服务等。
集团企业云价值体现在提高系统的利用率、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IT的灵活性、机动性强、可扩展性强、促进传统制造模式的转型升级等多个方面,它改变了全球市场竞争模式、促进了制造业模式的变化,形成了全球化制造与销售体系;促进了新的商业模式形成,商业组件化,开放式商业平台;促进企业管理与创新;集团企业云会让我们的IT环境更便宜。
中国的云计算应用之路之所以比较缓慢,可能与中国的保守、传统、不善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有关,也许只有真正确定某项技术或模式是没有危害时才会敞开心胸去接受它,云计算也是如此。可能云计算是中国企业在后危机时代企业发展转型的一次重大机会,如果抓不住这个机会,中国的集团企业将会失去在新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受阻。
“集团云”实施路径
笔者认为对于企业的“两化”融合,其实质就是如何把企业信息化战略、管控、业务运作同信息化建设、应用相结合的过程,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融合的过程就是信息化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把企业信息化建设分为四部曲:
一是做好信息化规划,提升信息化战略管理。从企业发展战略到信息化战略的映射、落地,以加强信息化战略管理。企业必须对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外部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制订明确的发展战略,只有围绕企业战略的需要,培育企业的管控能力和整合相应的资源优势,才能实现和创造企业新的盈利模式、价值网络;二是建设IT管控体系,提升企业信息化领导力和执行力。从企业的IT组织、职能、岗位、职责以及绩效的落实,来进一步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和执行力;三是建立集团IT标准框架体系,打好业务协同、数据集成、共享服务的基础。要实现企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以及一体化运营,信息标准体系建设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四是做好关键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企业管控、应用集成和优化创新。尤其对于集团企业来讲,这是由集团层面要抓好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带动下面子公司系统整体的融合、集成和创新。
标准、整合、集中、协同、敏捷、绩效,随着信息化与业务的逐步融合,可以形成一个企业级流程集成。一般的集团,或者一个企业落实管控要,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首先考虑数据集成,然后到应用集成,最后再到流程的集成,这样最终实现企业的全面管控、集成共享。
笔者认为,企业通过这样的信息化建设四部曲的不断循环、渐进,可以很好地把“两化”融合落到实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会不断提升。企业将会在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化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的发展能力。
作为集团企业应积极关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了解成熟和能够落地的技术和供应商,规划构想集团企业云的概念。针对大多数中国企业IT基础平台的现状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建立敏捷的IT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云平台)应按照三个阶段进行演进:
第一个阶段:整合与标准化,通过整合和标准化,简化对现有IT基础设施的管理,降低成本和管理难度。这是未来设施环境降低复杂性和成本以及实现虚拟化的第一步。
第二个阶段:实现虚拟化,以集团企业内部应用为核心,完成标准化环境建设,企业可通过虚拟化建立以应用为核心的数据中心,从而支持全方位企业应用服务。企业在基础设施的各个层面上前瞻性地引入新的运营管理技术,为全球业务提供强大而安全的环境。
第三个阶段:动态基础设施到最后的转型阶段,利用所支持的动态供应的虚拟系统资源,获得可随时随地工作的标准流程。此时的基础设施环境在安全方面将会实现自我保护。
当前IT的成熟度以及IT发展趋势已经为企业建立云计算提供了技术保障,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云计算模式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两化”融合与集团云计算路径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