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IT企业习惯了复制,懒于创新,所以,跟其他热门的业务一样,团购也是“泊来品”。我不反对“拿来主义”,相反,“拿来”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服务的一条捷径。问题是,我们“拿来”的一定是人家的精华,而不是连“糟粕”一并拿过来。
团购网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是给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吗?是向消费者灌输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吗?我认为都不是。团购网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一个“团”字----团结的“团”。
要想成功团购,不管大家个人的想法如何,都必须劲往一处使,否则结购就容易流产。但我觉得团购网,尤其是国内的团购网,在目前的大环境里,在羽翼尚未丰满的提前下,也应该强调团结。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团购网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把好端端的一个新兴的市场搞得乌烟瘴气。
首先是团购网站窝窝团于5月25日对外宣布,已经获得来自鼎晖、天佑、清科等多家投资机构的战略投资,融资规模预计2亿美元。窝窝团同时对外宣布启动在美IPO的程序。窝窝团于2010年3月15日上线,目前业务覆盖200多个城市,拥有5000多名员工,发展势头令人惊讶。虽然窝窝团并未透露其具体的盈利情况,但如果IPO计划进展顺利,窝窝团有可能成为国内最早独立上市的团购网站。窝窝团CEO徐茂栋也公开宣称,团购行业格局在未来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在人才和资本等方面都有优势的企业才能取得胜利。(见CCTV2相关报道)
人才和资本无疑是企业的两大胜利法宝,窝窝团也一直在招贤纳士。据媒体报道,近期多家大型团购企业的数百名员工集体辞职,他们其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窝窝团作为新东家。可是,窝窝的人才计划显然捅了“马蜂窝”。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便对媒体抱怨美团近期遭遇竞争对手挖人,甚至质疑窝窝团的IPO计划和融资2亿美金的说法。
窝窝团是否真的挖人了?IPO计划是否真的展开?融资规模预计2亿美元是否夸大?我认为这是这场纠纷必须首先厘清的几个问题。一家企业如何发展良好,待遇良好,不用挖,人才也会涌入。想反,即使将别的团购网的员工挖过来,如果承诺兑现不了,或者待遇远远不如员工的预期,被挖过来的员工也会再度离开。从这个角度说,如果窝窝团真的是在炒作,我觉着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如果事实确实如此,那么美团应该好好反思,而不是站出来否认自己被挖,甚至抹黑对方。
美团网方面声称,“对于恶意造谣的行为,该网站已向北京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并保留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相信大家听了这话,都会一笑而过,谁也不会把它太当真。因为挖人和网上散布消息这种事,要证明它违法,难度极大,要证明人家说的是假的,难度就更大。所以这件事闹哄哄过后,将不了了之。
可是,王慧文声称美团的竞争对手在不断包装和鼓吹自己融资2亿美金、IPO,而且据他了解,其融资额度远不及2亿美金,而发布会现场出现的纳斯达克代表也是被骗过去的。这个说法就应该认真对待了。因为果真如王慧文所说,那么美团的这个“竞争对手”其实是制造了一起重大的商界丑闻,我相信无论是投资方,广大消费者,甚至是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这样的事都不会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如果王慧文所说的这个“竞争对手”就是窝窝团的话,那么自窝窝团宣布融资规模预计2亿美元并启动IPO计划已经有些时日了,但外界除了极为关注之外,并没有其他反应。难道嗅觉灵敏的新闻界对于这么重大的“内幕”会冷眼旁观?究竟是窝窝团在炒作还是美团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们的媒体为何集体失声?
其实,我很赞成王慧文的观点:“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不是靠放卫星和炒作就可以的,而是需要通过苦练内功、专心服务消费者才行。”
这话太对了。问题是,究竟谁在放卫星,谁在炒作?如果是窝窝团在放卫星,在炒作,那我觉着即使批评也没有必要太着急,无论是窝窝团,还是美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静观窝窝团接下来举动。如果2亿美元的融资变成一个大气球;如果上市的许诺变成了一句空话,我相信,到那个时候,即使我们不批评,窝窝团也会从地上找条缝钻进去。可是,如果窝窝团稳扎稳打,果真表现出国内团购网站排头兵风范,那么我们就该为窝窝团叫好,而美团就该好好检讨并奋起急追。
现在,我觉着双方应该专心致志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不是互相叫板,互相指责,这对谁都没有好处。另据笔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窝窝团CEO徐茂栋目前正在美国,是在强力推进IPO计划吗?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