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大帝授权三宝郑和下西洋,才让后来人弄清楚东西洋之分。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分界处,被明朝称为东洋、西洋。另外,暹罗湾之东海,被称为涨海。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通过马六甲海峡和爪哇海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劳累过度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