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喀斯特 1 邹蓝
说到中国的喀斯特地貌,最重要的是湖南西部,湖北西南部和广西西北部一直延伸过贵州而到达云南昆明东部路南(现在叫石林)县一带的连片喀斯特岩溶地貌。足有欧洲一个中等国家那么大。这一大片土地上,有桂林的美景,有贵州的溶洞,有云南的石林作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地质年代的石灰岩在海底的沉积,是喀斯特地貌被风雨侵蚀而形成奇观美景的前提。在中国,要看喀斯特地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从桂林到贵州到石林。
可是沿海一带也有一些著名的溶洞,比方北京房山的上方山云水洞。
安徽南部也有。杭州北郊据说还有瑶琳仙境,也是以溶洞出名。
无锡太湖西岸的宜兴,在江南除了以竹林和紫砂壶之外,还以溶洞出名。张公洞,善卷洞就是其中之二。
我就嘀咕了起来,怎么沿海沉积平原后方的丘陵地带或者山地,也有如此喀斯特地貌才有的溶洞?
而且宜兴不仅有溶洞,还有煤矿。煤矿,按照地质学说法,是遥远的地质年代里,茂密的植被在地层深处高温高压下变成的。长江以南,贵州有最大的煤田。这是巧合还是必然?我已故的研究生同学经济学家周天豹,当年就在贵州六盘水挖煤。另有一朋友,后来则在那里挂职担任副书记。这话说叉了,拐回来。
岩溶地貌,大家一想起来,就是桂林贵州和云南石林那样。突兀的小山,互不相连,泥土层稀薄甚至没有,山坡下稀疏长点植被如乔木灌木之类的,或者干脆寸草不生如石林那样。喀斯特地貌还以工程性缺水著称。就是地下暗河水流潺潺,但是地面上留不住水。
但是在宜兴,溶洞边上就是茂盛的竹林,山包上厚厚的土壤层上,野草丛生,植被茂密。而且附近就是河流渠道纵横。江南的这里哪里是什么喀斯特地貌?
查资料,得到了如此说法。在4.2亿年前的中志留世Silurian period,当时还没有太湖,整个苏南处在“沧海横流”时期,气侯比较炎热。海底沉积以石英砂为主,混有泥块。由于海水较浅,在地层中留下波痕、交错层理等现象,含铁物质受到氧化,使岩石呈红色,形成最早的砂岩。一直到2亿年前的中三叠世Triassic period,苏南地区基本为海水所覆盖,海水时有深浅,成分也有变化,但海底沉积多为石灰质软泥,海水中生活着的大量的珊瑚、蜓科、菊石、腕足类等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不断地演化,形成了石灰岩。
我知道,三叠纪是全球石灰岩大量形成的时代,后世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就是那个地质时期的石灰岩基础上形成的。这样说来,远古的大海在这里沉积了以石灰岩为主的碳盐岩,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地壳上升,海洋变成了高山陆地,发生褶皱和断裂,形成了特殊的喀斯特地貌。而长期的雨水侵蚀,耸立的山峰成了江南浑圆低矮的丘陵。而以石灰岩为主的地层,则长期受到地下水的雕刻侵蚀,则成了隐藏的溶洞,直到被世人发现而成为旅游景观。
关于那三叠纪,跟现在人们很有兴趣的恐龙有密切关系。古生物学家考证说,三叠纪后期发生的一次地球生物大灭绝,恐龙的祖先逃过了这个劫难并且获得了其他动物灭绝后腾出的发展空间。
宜兴跟安徽广德紧邻,跟浙江湖州紧邻。政区分界是人为的划分,在地质上据说是同一小板块之上,也难怪,安徽广德有溶洞太极洞,杭州有瑶琳仙境,宜兴有善卷洞和张公洞等著名的喀斯特地貌特征的旅游景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