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告急之下的人文心态
近些天来的各种媒体,都在一致地报道这些年非常罕见的怪异天气,曾为“鱼米之乡”、“千湖之省”的荆楚大地,正经历着一场史上极大的劫难,处处一片焦渴,近千条溪河断流,20多万个塘堰干涸,1500多座水库低于“死水位”,就连湖北最大的洪湖也有1/3干裂见底,3700千公顷农作物遇旱,3500万人受灾,400多万人饮水困难,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也都成了“茫茫大草原”。
江湖怎么啦?没水哪叫江湖?没人哪有江湖的存在?水真的就是万物之本,因为没有水的世界,完全就是没有任何生机的世界。有人归罪于三峡水库的拦截,使得江湖无法进行正常的水源调节,因为在该有水源补充的时候却断了这种补充,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难道就真的没有别的原因吗?
前几年的三峡水库之上游,同样面临这样的干旱,当时也有人归结于三峡水库是罪魁祸首。而今是水不往下流就补充不了江湖险境,那么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的干旱难道就要让三峡水库一定要倒流吗?是不是巧合?是不是真的上游太多水也旱,下游太少水也旱?前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并不因为三峡水库,那东西南北的干旱又怪谁呢?别认为几十年不遇,甚至是百年不遇就把这罪过推给其它,江湖也有江湖的左右逢源与规矩,山川大地也有它们的自我调节之能事,深层地想一想,江湖还能与什么有关,山川大地还与什么有关。加之这气候随着全球性的变暖,是不是有很大的联系?三峡水库是不是一种与时代及整体气候之机缘巧合呢?有没有更为科学的考验来证明这从来就没有规律的旱涝险情与险境呢?如果有更为准确更为科学的数据佐证,那么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解决许多问题。
就而今的各行各业也出现了人才荒和用工荒,许多人也曾归结于计划生育,后来者少,当然就会出现人力短缺。其实人口始终在增长,只不过老的老了不可能不让他们退休,加之过往的企业与现今的企业相比,其规模大了几倍几十倍,但人员增多也是正常的。但我们不能归结于是哪一个方面的问题。可能是工资的多少,可能是福利的多少,可能是工作的环境好坏,可能是专业的对口不对口,可能是接受地域文化的快与慢,可能是生活习性适应能力的强与弱,进而造成今天的人才人力之江湖险境,人才人力之江湖危情,人才人力之江湖告急,这些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每年春节过后,从来没有发现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并没有什么人才荒,也没出现有什么用工荒。
真正的人才是需要土壤,是需要培养的;真正的人力是需要爱护,是需要保护的。他们的学识、生活、爱好及家庭都是需要去关心、去帮助、去提拔的,其实我们无惧江湖险恶,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险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江湖有江湖的方圆,人生有人生的规矩。每一个人就是一个江湖,每一个山川河流就是一个江湖。无数的江湖形成整体,形成社会,形成广袤的现实世界。谁不讲规矩,就会脱离江湖;谁不讲方圆,就会受到江湖的惩罚。就像而今江湖成为草原一样,就像而今的溪河断流一样。江湖乱了,江湖断了,到处都会干涸,到处都会饥饿,到处都会荒灾,那是非常可怕的。
陶瓷行业之江湖,是最为混乱的江湖,人员的随意窜动,技术的随意流失,设备的随意模仿,价格的随意波动,市场的随意疯狂,洋奴与自贱心态让人鄙夷,走往哪儿不被人唾弃?许许多多的江湖人士从来就不讲规矩,从来就不讲方圆,从来就不按规矩出牌,表面上赢了,实则是落败得溃不成军。一旦遭遇反倾销,一旦遭遇见利忘义之人,你能成为赢家吗?你能成就江湖造福江湖吗?
江湖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江湖又在我们每一个的身外,险情险境都不在于别人,更多的是在我们自己心态与责任。中国自古就有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陶瓷江湖之所以天天有新品牌诞生,可谁又看到了天天也有老品牌死去啊!这是何等江湖?陶瓷企业及陶瓷企业主,他们常常把江湖交给那些并不懂江湖的人去玩江湖,多少人会去理他?多少人会去给他面子?面子不是江湖给的,面子是自己给自己挣回来的,然后让别人去颂扬而已。无知者无所谓,许多人都非常自恋地把自己当作江湖中人,或者是把自己当作江湖老大,其实是悲哀的。
江湖永远是善念的,江湖永远是有作为的。江湖存于永远,江湖也会流传永远。我们为什么不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江湖呢?事实上只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江湖才是属于全社会的江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