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不会逡巡于低端市场
虽然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已经不是问题,而且既成事实及市场反应也在表明其未来的前景,但是源于成见的非议之声仍然不断。有人认为,当前涌现的“合资自主”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走低端路线,如同国内其他自主品牌一样忽视技术含量,追求价格制胜,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在车夫看来,非难者的忧虑可能是指,合资自主对于自己的产品规划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事实上,合资自主并非他们肤浅地看来那样只是为了抢占低端市场,或者是跟风炒个概念,昙花一现,或者仅仅是作为类似政绩工程那样取悦有关方面,显示合资合作的巨大成果。如果只是为了蝇头小利,为了吸引眼球,为了献媚,显然行之不远,也没有大肆折腾的必要。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长的达二十多年,短则近十年,其飞速发展让人难以忽视,但是对于开始时“市场换技术”的初衷似乎相去甚远。合资自主就是在这种内在要求的驱动之下兴起的,而且一旦有人倡导,便会得到广泛的呼应。像广汽本田理念、上海通用五菱宝骏、东风日产启辰,以及一些合资企业尚没有形成品牌的自主产品,都是这一潮流下应运而生的后起之秀。
针对上述误解,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合资自主的发展路线并非都走低端,其产品也绝不是以价格挤压成本,而抢占市场的一时兴起之物。二是合资自主并非都是附庸的角色,实则有自己的规划蓝图,建构有完善的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产品序列也有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延展。
第一方面:举例来说,广汽本田刚刚上市的理念S1,出于对市场的考虑以及广本一贯的稳健做法,理念S1作为合资自主的第一款车走的确实是小型车市场,价格在10万元以下,以国民车新标准自居而面向二三线城市市场。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即将上市,虽然号称中级车,但是价格估计也不会超过10万元。从产品本身来看,全新的外观设计,动力配备,内饰,舒适性、安全性和科技性装备,等等,与同价位产品相比都是超规格的。因此,理念S1打出了“技术同步、品质同源、服务同网”以及“本土化研发”的宣传口号,以此作为核心优势,一上市就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第二方面:合资企业对于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都采取了双品牌运作模式,像广汽本田为其自主品牌而成立了研发中心,东风日产启辰还建立了独立的生产基地,宝骏改进升级了原来轿车生产线。而在研发方面,这些品牌均集中借鉴中外双方的智慧,借用多种优势资源,相对独立地进行系列车型的研发工作。比如,理念品牌完善了广汽本田研发、生产、销售三大领域,通过整车设计、零部件采购、生产工艺和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建立起了一套自主研发的体系与流程,初步建立了自主研发的数据库。理念先期上市的是一款小型车S1,作为惯例,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试水市场,而从目前广本发布的概念车来看,其也有涉足SUV以及豪华跑车的意图,在理念S1获得成功之后或许将有S2、S3等更高级别的产品接踵而至。在国内的各大车展上,我们发现,它们展出了数概念车型,不仅包括普通乘用车,也有新能源车和跑车,可见它们的野心并不小,不会满足于小型车或者低端市场那一小块蛋糕。
当然,合资自主并不等同于一般的自主品牌,它既有自主品牌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又具有合资品牌的深厚背景,能在诸方面得到有力支持。因此,熔炼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精华的“合资自主”绝不可等闲视之,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其前景也十分值得看好。
作者:车夫
授权状态:本文已授权给搜狐网独家刊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请登陆车夫博客文章首页,浏览更多的独家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