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他,他才爱你


你爱他,他才爱你

 

中国人常讲“家国天下”,在传统儒家文化中,家与国向来是一体的;很多企业号召员工要“以厂为家”,就是要倡导主人翁精神,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中国,家最能触动中国人的神经,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归属,中国人的一生追求和荣辱都与家连在一起。对企业员工来说,家是爱的港湾、生命的寄托和事业的动力源泉;而企业是他收入的来源、事业的舞台和成长的阶梯。

无论是爱国、爱厂、爱家,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家庭,最核心的体现是一个“爱”字。只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会有激情,才会有智慧,才会关心和爱护这个世界。爱厂与爱家,是对生活的热情和事业的执着,都是爱的具体体现。在很多时候,这两者是一种有机的融合,能够迸发出更大的激情和创造力。在我们企业曾经发生这样的两个故事:

故事一。有一个青年员工,平时怕吃苦,不服从部门管理,被部门内部待岗。他的家人发现他的工资拿少了,才知道他在企业表现不好。于是,全家人轮番上阵,对他严加指责,并与部门领导及时沟通,一起做他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使他认识到错误,明白了自己对家庭的义务和企业的责任。渐渐的,这名员工在努力改变,现在已成为一名优秀的挡班师傅。

故事二。以前,在同事和家人眼里,小张是一个不求上进的人。他调到新的事业部工作后,很快就感受到了事业部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特别是在部门领导直接帮助和身边同事影响下,他逐步改变了,变得勤奋踏实了。有一次,他连续在车间加了6个夜班,家人不相信,还以为他找借口在外面玩。最后,部门领导只好亲自到他家里作了证明,家人才相信他的改变,并对企业万分感谢。后来,他参与了很多重大工程的售后服务工作,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赞扬,公司也给予他应得的荣誉。现在,他已经成为家人的骄傲。

不可忽视的是,现在很多的年青人很自私,一个人自私到不管父母,工作起来一定会斤斤计较,也不可能与人为善,而对诱惑,很可能会铤而走险。对企业管理来说,你了解自己的员工吗?了解他的家庭吗?只有你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求,才能把握关键、有的放矢,才能用心去拨动员工心中最敏感的那一根心弦。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定是一个懂得爱人的人。管理者要切记:先让员工心动,再让员工行动。对员工的关爱、对家庭的关注,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凝聚人心的方式。在家里,跌倒的油瓶总会有人扶;在企业,再小的事情也会有人主动做。关键在于,管理者要把员工当成家里人,让员工把企业当家,在家里只要愿意干,没有干不好的事。人给家里干活和给别人干活能一样吗?

“以厂为家”不是墙上的文化标语,更不是空洞的说教。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学会把握人性的本质,要于细微处见真情,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员工忠诚度,增强员工归属感。在我们企业,第一代创业领导曾经将厂里最好的轿车给一名困难员工使用,让他风风光光地举办了婚礼,以后这样的安排已经形成惯例;每个员工生日或结婚,当天都能收到企业赠送的蛋糕和鲜花;每年职工大会,我们都会让优秀销售员的贤内助一起上台领奖,一起参加庆功宴会;企业设立职工爱心基金会,在捐助困难职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员工家里失火,全厂员工的自发捐款甚至超过了他家的直接损失;一位退休老员工患糖尿病导致股骨头坏死,企业送去1万多元为他安装了假肢,让大家感受到“年轻时作贡献,年老时有保障”;一名困难员工突患胰腺炎,企业很快将十多万捐款送到医院,及时挽救了他的生命,事后这名员工逢人便说:我的命是企业给的,我只有好好工作来回报企业、回报社会。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和谐氛围吧!

因此,我们要唤醒心中的爱,爱自己、爱家庭、爱企业、爱社会。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会让人生有意义,才会让家庭有温情,才会让企业凝心聚力,才会让社会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