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财政部”概念显现


国际货币日评(6.3)

一.美国货币政策走向

穆迪警告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美国东部时间6月2日,穆迪表示,如果美国国会在7月中旬之前未能就提升法定债务上限取得实质性进展,穆迪可能将美国AAA主权信用评级列入降级观察名单,目前美国短期违约的风险虽小但正处于上升的趋势。

 

美国推出QE3可能性不大

针对美国楼市的现状,中银国际控股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虽然房地产价格不断下跌,但是止赎或断供现象并不明显,这表示,房地产市场并未继续恶化。目前美国经济增长不像金融危机前,是由消费透支或是房价推动,而这正是它复苏缓慢的原因。他同时指出,美国经济是在缓慢复苏的,只是速度比预期缓慢,因此美联储没有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必要。曹远征认为,美联储今年内不会加息。经济复苏缓慢,美联储应该会继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利率维持在记录低位,但是不会再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房价在跌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前期银行没收了很多房产,存量过大,一时半会儿市场消化不了。他同时表示,继续推行QE3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期退出的可能性也不大。他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只是表现比预期略差。但这这些原因并不能成为美联储推出QE3的理由。

 

二.欧债危机

爱尔兰、西班牙再延银行援助计划获批

欧盟委员会6月1日批准爱尔兰和西班牙把本国的银行援助计划再延长半年,以继续帮助这两国的银行业渡过难关。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决定,爱尔兰和西班牙政府将可以在今年12月31日前继续为本国银行业提供担保。爱尔兰最开始于2009年11月获准为本国银行业提供担保支持,其后多次延长,西班牙则从2008年12月开始实施类似援助计划。

 

穆迪调降希腊主权信用评级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1日宣布,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从B1进一步下调至Caa1,并继续将其前景展望定为“负面”。穆迪在当天发布的声明中说,希腊最终可能将不得不通过重组的方式解决其债务问题。此外,希腊的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而且没有完成去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其他欧元区国家救助时所承诺的财政改革目标。目前希腊按原计划降低债务比例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这是其当天决定进一步调降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的首要原因。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调降至Caa1意味着其在未来5年内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达到50%。

 

“欧盟财政部”概念显现

有迹象表明,欧盟正在积极推动财政方面的整合。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2日表示,对于应对单个成员国的债务危机,作为第一阶段的选择,如果具备一套足够强力的计划,欧盟出面向这些国家提供资金援助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这些国家迟迟无法达成改革目标,那么就必须启动第二阶段的行动。具体来说,第二阶段的行动就是要赋予欧元区当局更大的权限,来直接干预某一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以改善其财政状况。从长远来看,有必要成立一个欧盟财政部,以匹配欧元区当前单一货币、单一市场和单一央行的现状。

 

希腊“发新债还旧债”方案浮现

据报道,最近几天,欧洲官员已接近就将一项“发新债还旧债”的条款纳入任何可能提出的新援助方案。之前一直对重组很敏感的欧洲央行,也开始对最新的方案表示认可,因为这样做可以避免被视为违约。按照上述条款,那些同意将债务到期资金用于购买希腊新发行债券的投资人将获得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优先偿付权以及更高的票息等。欧洲央行如果认可“发新债还旧债”的新方案,那就意味着央行会要求欧洲的银行继续持有对希腊债券的风险敞口,这会给市场一些喘息之机。

 

IMF预计葡萄牙今明两年经济萎缩2%

6月1日,IMF发布文件称,受债务危机困扰的葡萄牙今明两年经济面临萎缩,如财政整顿成功,到2013年公共债务形势有望稳定。IMF预计,受财政整顿、银行体系调整以及市场对欧元区外围国家担忧情绪影响,2011年和2012年葡萄牙经济均将萎缩2%。

 

三.日本财政货币政策

日本2011年度税收或低于预期

日本财务省就2011年度的税收表示,受震灾影响,目前经济指标趋于恶化,经济存在下行风险,可能会低于40.9270万亿日元的原先预期。

 

大公国际下调日本信用评级

6月2日,大公国际将日本的本、外币国家信用级别从AA-/AA下调至A+/AA-。大公判断日本国家债务偿付能力持续下降的原因有几方面:

  首先,政治体制导致的政府领导人频繁更迭,难以形成领导国家的核心力量,政治体制并没有转化为管理国家经济的优势,体制约束下的日本政府对国家经济的治理能力难以实质性提升,对日本经济发展将形成长期负面效应。

  其次,国内外的宏观环境使日本经济在较长时期内失去增长动力。大公认为,全球性通胀降低了国际实际消费能力,推高了日元价值,不利于形成日本经济增长的外部推动力。日本大地震及核辐射对已十分脆弱的内生性经济增长能力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依赖内需推动经济恢复的前景暗淡。并预计2011-2015年日本的平均经济增长为 1.4%。

  与此同时,大公认为日本政府长期推行零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已没有利率政策空间;政府收不抵支的财政状况,除增加债务外已不具有增加政府投资,刺激社会消费的经济实力,日本经济已进入政府有效投资的短缺时代。

  大公认为日本政府财政收入不会有明显改善。并预测日本中央政府2011-2015年非债务财政收入平均增长2.1%,比2010年增长11.2个百分点。缺乏财政收入支撑,必然增加政府偿债风险。政府财政赤字压缩难度较大,对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

  大公预计2011-2015年日本中央政府财政支出仍将平均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期间累积财政赤字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5.3%。并预计2015年日本各级政府的债务将达1275.5万亿日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9.8 %。日本家庭储蓄率的下降趋势和金融部门对持有国债偏好的下降都将不利于政府债务收入的稳定。

  尽管日本的政治、经济、财政收入和支出、债务收入所呈现出的负面趋势导致在本评级年度内日本的国家信用等级被下调,但考虑到未来一年内日本经济将出现温和复苏趋势及日本政府发行国债融资的能力不会出现显著恶化,大公认为日本本币和外币国家信用评级展望为稳定。

 

四.人民币国际化

吴晓求谈国际板

对于国际板或成为国外公司的“圈钱板”的质疑,吴晓求表示,目前来看,国际板还不会接受国外不成熟企业,而以大型成熟企业为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把风险控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圈钱板”的说法,是某些人将部分中国企业的形象套在外国企业身上。就公司治理机构的完善、信息透明度、法律意识等方面,国外上市企业总体较中国本土上市公司更为规范。不仅如此,未来中国国际板要吸引的是国外成熟公司前来上市,这些公司基本都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等国外证券交易所上市,他们的行为会同时受到中国和国外上市规则的约束。这些国外公司在中国上市,属于比重较小的再融资行为,主体存量部分仍在境外上市,认为他们为了中国这部分融资而违规,这是不太符合逻辑的。

  对于中国为何要推国际板的质疑,吴晓求表示,中国证券市场迟早要国际化,但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性,只体现在QFII这个市场需求方面,市场供给方的国际性仍是空白,推出国际板无疑会增加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色彩。

  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要有个起点。这个起点,从理论上讲最好是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也要找到一些机制推动这个进程。外国企业来中国上市,会对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交易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目前有些停滞不前的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外,外国企业来中国以人民币发行股票后,一般会将其换为美元、根据招股说明书在境外投资,这对我国的外汇储备有一定的对冲作用。

吴晓求认为,总体而言,我国推出国际板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国际板未来要健康蓬勃发展,还有赖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和配套政策的完善。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数量会比较少,发行规模也会很小,市场“养料”不足,只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板才能蓬勃发展。如果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化和配套政策,作为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发行上市的板块,国际板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小QFII”短期内将在港开通

被业界称为“小QFII”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基金产品有望于短期内开通。据悉,近日已有约10家中资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向香港银行及券商提交“小QFII”基金产品数据,但初期规模可能少于之前所预期的200亿元人民币,产品将主打人民币债券基金。在香港发售的基金产品一般需经过银行分销,而银行决定分销前都会审阅产品性质及评估需求等材料,尤其“小QFII”属全新金融产品,银行需要做很多配套工作,筹备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而基金向银行提供资料也未必代表该产品已获监管当局批准。

 

合资券商赶潮国际板

6月2日,花旗集团宣布与东方证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内地成立合资证券公司。这是继高盛、瑞银、摩根大通等投行后,又一家海外大型投行“牵手”中国内地券商。继5月30日华英证券正式成立后,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将于下周正式成立,成为今年第二家“开张”的合资券商。

一方面,随着国际板渐行渐近,中外资券商都在加紧寻找合作伙伴,希望可以尽早备战迟早会推出的国际板;另一方面,由于外资投行对国际板的经验相对较多,且拥有丰富的海外客户资源,监管部门加速合资券商的批复和成立也是为国际板作准备。

随着本土证券公司迅速发展,不少合资券商的日子并不好过,而国际板也成为后者的一大“寄托”。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老牌券商已成立专门团队备战国际板,而上海本土的个别券商也在积极准备国际板的相关工作。

 

 

 

曲双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