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交通
王云岗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高速路”
“哦,它在国内高速公路上首次引进了美国雷鸟轮灌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绿化设施,实现定时定量节水灌溉;首次在进出口设置了ETC不停车收费车道,驾驶人员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就可以快速通过;首次在全线安装防雾灯,再大的雨雾天气也不妨碍车辆正常行驶;首次在特殊路段上铺筑彩色路面,起到了行车引导和警示作用……”
陕西交通的飞猛跨越,条条大道闪耀着着科技创新的光芒!
创新,是交通科技之魂。陕西交通人迎难而上,要把三秦大地变成一个公路科研试验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漫天黄沙中能修筑高速公路吗?陕西交通科技工作者敢于创奇迹,他们在“沙漠地区公路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沙漠地区公路路基压实标准及方法研究”上辛勤耕耘,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甚至于国际沙漠公路建设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解决了沙漠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这两项技术的应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近6亿元,而且全面在榆靖沙漠高速公路、靖王高速公路、陕蒙高速公路以及内蒙、新疆二级公路实体工程中得到了使用。
深沟大壑架高桥,凌空欲飞天地间。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和千山万壑的秦巴山区修建高速公路,高墩大跨桥的修建当时在全国尚无先例。陕西交通科技工作者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刚构桥研究”上攻克难关,建成了当年被誉为“亚洲第一高桥”的黄延高速洛河特大桥。经推广,该科研成果又在已建成通车的禹阎高速公路太枣沟特大桥、金水沟特大桥,黄延高速公路链达沟特大桥、葫芦河特大桥、杜家河特大桥等项目上得以应用。
一条条道路,一座座大桥,一项项建设工程,无不验证着陕西交通科技创新的魅力!
十年来,根据重点建设项目需要,陕西交通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项目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
半刚性继承沥青路面设计体系,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速公路设计施工规范和标准体系,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兴建奠定了技术基础;
沙漠地区高速公路修筑技术,填补了我国在沙漠地区修筑高速公路关键技术的空白;
黄土地区公路成套技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汉江(陕西段)航运关键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西安公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志性工程“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和“沪宁高速公路”通讯、收费、监控三大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陕西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心和一卡通工程,河南和湖北两省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软件工程,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是科技产业化的典范。
以西安咸阳机场高速公路排水性路面工程为突破口,使改性沥青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得到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和交通科技水平。
十年来,陕西交通共立项369个科技项目,投入资金1亿余元,获得国家、省、部科技奖项85个,其中,3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个中国公路学会科技特等奖,7个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6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 1个中国航海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已完成的8个交通部西部建设科技项目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亿多元。 特别一提的是《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运营管理关键技术》荣获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个奖是我国公路隧道领域首个国家大奖。这一项技术在公路隧道的建设、通风、监控、防灾、救援、运营管理各个环节,包括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把我们国家的公路隧道从过去的四公里一下子提到18公里、20公里左右,改变了传统的修筑隧道的模式。对国家公路网的规划和建设也起到了一个带动作用,国际隧道协会主席哈维.帕克先生在考察时更是表示:“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世界隧道人的自豪!”
“我们一直在路上”,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冯西宁说。放眼三秦大地,未来5年,西部最长的8车道高速公路横贯关中,西北标准最高的10车道高速公路纵穿陕北,5条高速公路跨越秦岭连通陕南,23条高速公路出口对接周边省市,13条高速公路直接通江达海,一个设施更加完善、网络更加合理、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服务保障更加有力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必将为陕西架起通向西部强省的坦途大道!
“我们一直在跨越,到 2015年,陕西的高速公路要突破5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要率先建成西部交通强省,全国交通大枢纽!”
“我们一直在创新,要让科技创新唱响陕西交通事业的每一次飞跃,让科技创新唱响现代交通的魅力,让科技创新唱响陕西交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