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网络佛学院第一批学员开课仪式
6月20日晚20:30,北京龙泉寺UC网络佛学院第一批学员开课仪式举行,网络佛学院的主讲法师贤清法师、佛学院总护持碧海,教学部负责人廖荣,学员部负责人于明卓、胡晓宁,直播组负责人贺永福、王军,以及部分学员代表和现场组学员共13人参加。
本次开课仪式由学员部胡晓宁师兄主持仪式,首先是碧海师兄介绍网络佛学院的缘起、现状、以后的发展前景,和目前的师资力量。网络佛学院是师父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末法善知识难遇,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无限拓展我们的闻法渠道,使正法广宣流布。在创办以来的短短四个月内的网络佛学院聚集了八十多名义工,近四百名学员,QQ群人数已达二千余人。而龙泉网络学院UC教室只是吹响了网络弘法的号角,等到机缘成熟之后我们会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佛学院网站”,并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佛法远程教育”。
接着教学部的廖荣师兄给大家介绍了佛学院前期的工作安排,正式启动直播后的教学计划,以及以后的发展目标。学员部干事于明卓师兄和现场学员代表也都在开班仪式上作了发言。外地学员代表张郎师兄是通过网络发言的,遥远的声波里传递着对三宝的赤忱和利乐一切诸有情的发心,他说虽然我们不能像佛菩萨,像师父和法师那样,如月光一样普照大地,但若能手提一盏灯笼,稍稍照亮或帮助一二迷路的人,也自何幸!倘若人人都可手提一盏灯笼,世间自然清净圆觉,何来无明与黑暗的困扰?
接下来是贤清法师开示,法师说很多同学非常踊跃地报名,对学习非常地好乐,但是要问问大家内心深处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会来学习?那么在开始学习之前需要做一个定位,大家可以有不同,但是希望大家不同的需求里面能找到共同的所求。
我们学习佛法后,因为佛法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的世界观和生命观是有六道轮回,有情的范围一下从人扩展到一个非常开阔的领域,所以让我们学佛以后内心的所缘境变得非常开阔,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我们往往会因此而忽视一些现实的缘起,比如面对父母时可能忽视作为儿女的责任,面对单位时可能忽视作为员工的责任。当我们一下拉下来说要特别关注这些现实点的时候,会发现太局限,不一定会接受得了。所以定位也不会那么具体,那我们还要在这基础上再开阔一点。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能为社会、国家,乃至于为人类能做些什么。
法师通过比较两种历史观指出了兴扬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文化、哲学和宗教它所关注的更多的是人类精神的领域。当我们重心放到精神境界的提升上,放到精神生命的成长的角度上来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时候,发现有件事情变得非常重要,这件事情是什么呢?是教育。我们的文化历史发展上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周文王、周武王加上周公,乃至于到最后孔子,另一个是民国的时候。周朝以前我们的文化宗教氛围比较浓重,而伴随着儒家文化的弘显,以人为主体代替了以神为主体的特点。而在民国以后慢慢整个的教育体系变成了以科学为主导,从以人为主体过渡到以物为主体。
在过去几十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以后,大家物质生活的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人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变得越来越浓烈,而这一点刚好是我们传统文化所关注的。人内心深处的生命的提升、精神的丰富,这就需要我们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去补充、完善关于文化方面和宗教方面的教育。
师父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的一些探索,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出家法师、在家居士和有精神需求的广大社会民众。法师通过对当前居士的两种主要误区的分析,阐明了系统学修的重要性。提示了道次纲要教学体系的两个特点:一个是教理学习的系统性,“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另一个是行持的次第性,“理可顿悟,事要渐修”。
法师就本学期的第一门课程《道次纲要》作了解释,道是菩提道,也就是成佛之道,次就是次弟,纲是纲领,要是要点。要树立完整的成佛之路,这样一个完整的见解,首先要树立起来。那么在走的时候,要按次弟一点点地走。无论是教理上,还是在实际的行持上,我们都要有总有别。有总没有别,那是花架子,空架子,落不到实处;有别没总,那是钻牛角尖,一钻就死在一个点上,把握不了要领。所以我们纲要是有总有别,道次是有见有行。
最后是庄严的授书仪式:现场学员排队上前,以恭敬心从法师手中接过法本,深深鞠躬。感恩三宝的慈悲摄受,感恩祖师大德的不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