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快 乐
你快乐吗?更进一步说,你幸福吗?
恐怕有不少人会说不快乐。不快乐,也就无所谓的幸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也时时无不透着对生活的艰辛、无奈的感喟与调侃。
快乐,对于多数人而言,也就是那些如我等为“活命”而忙碌的人而言,是一种向往,梦中的向往,奢侈的向往。
也许,有人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的超脱,那是圣人的超脱,远非凡夫俗子所能体会得到。再说,庄子的时代,物质生活也远非今日之丰富,麻葛裹身,粗茶淡饭,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安全靠狗。说不定那天就会死于疾病或者战祸、灾难。生活的艰辛,今人难以想象,幸福和快乐何从谈起?除了贵族和士子有书可读,普通百姓也大都思想蒙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顾不上想那么多。所以,“食无求饱,黑豆也好”的生活,也就成为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等下里巴人的生活常态。
今人不快乐,是因为背负的包袱过于沉重——为生计奔波,为情爱所困,为名望所累,为利益所诱……
马斯洛讲过,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就生理需求而言,要吃、要住、要生活。安全需求上,要生命安全、要健康,要资产,要工作保障。归属与爱的需求呢?需要爱情、友情和性亲密。尊重需求上,则要满足自我尊重和他人的尊重(包括亲友、同事、上级),要有信心和成就感。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说要有事业上的成功、周围人群的认可。其中,前两种是需求是低层次的需求,后三种需求时高层次的需求。这么多的需求,背负在一个人身上,其重量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一个处在以金钱和地位为衡量人生成功标准的社会,再大的个子也有腰被压弯的时候,再强壮的身体也有被摧垮的瞬间,再坚强的男人也有掉泪的时刻。
那么,这些需要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应当不完全是。这些需要都是别人强加的吗?也不是,大多是自己强加给自己。人家有车,我也得买个车;人家房子大,我也要个大房子;别人职务高,我也要往上走。等等攀比心理,使自己生活压力倍增。物欲的横流,使人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精神的家园。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那么如何看待这些需要?如何处理这些需要?如何使自己快乐?如何才能有快意的人生?需要每个人细细思量,把不必要的包袱甩掉。当然,这需要智慧和勇气,需要删繁就简。
对于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的人的一生而言,要活得有意义,活得快乐,物质在其短暂的生命过程中只不过是起到了基本的支撑而已,精神上的追求才是快乐与幸福的终极。钱再多,人死了,咋办?职务再高,退休了,还不就是个凡人一个,想进八宝山,毕竟是草民所不能达到的。纵有家财万贯,也不过日食三餐果腹;纵有广厦万间,也不过三尺板床安寝。所以,才会比尔·盖茨的裸捐。而精神上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精神上的自由是最大的自由,精神上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所以,我们不能被物质所诱惑和绑架。
本真的、快意的生活,一直以来是众多人的追求和梦想。就连四十岁的苏放翁也“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还发出“鬓微霜,又何妨”的豪言。就连理学盛行时代的李清照,也不顾礼教的束缚,“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于是就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李白的醉酒奇诗,柳三变的歌楼酒肆轶事,王维的倾心向佛,郦道元的纵情山水,竹林七贤的放旷不羁,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当垆卖酒,红拂女与李靖的传奇爱情……
幸福不会自己来敲门。快乐也不是天上掉馅饼。要快乐,就要学会舍弃。舍弃不该想的,舍弃不该要的,舍弃不该爱的,舍弃一些自己所不能企及的目标和需求,多给人生做做“减法”,砍掉心灵上肆意滋长的枝枝蔓蔓,除去精神上的重负,让烦劳的灵魂放松,让疲惫的肢体舒展,努力让快乐充盈你的思想、你的生活、你的工作。
那么:
就到田野去,看看风景,也让你成为别人的风景。
就到山巅去,一览众山之小,也感悟人的渺小。
就到海边去,领略海的胸怀博大,也让自己的心田海样的宽广。
就到草原去,欣赏牧人纵马高歌的快意,也让自己和着马头琴和长调的低吟,在马奶子酒的醇香中惬意地醉倒。
就回到家中去,与年迈的父母多唠唠嗑,看看妻子操持家务忙碌的身影,享受一下儿女缠绕在膝边的快乐。
感到累的时候,不妨把不紧要的案头工作暂时放下来,看看窗外粉黛翠绿,舒展一下紧蹙的眉头;或者,与你的同事聊一些快乐的话题,把快乐共同分享。
……
追求快乐吧!
享受快乐吧!
让快乐飞翔吧!
快乐了,幸福就会在不经意间来敲你的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