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议改变一座小镇


  很多时候,我们的记忆,总是呈现出一种模块,如达沃斯论坛。殊不知,达沃斯是一个小镇。

  达沃斯是一个顶级的世界经济论坛,这是很多人熟悉的。

  达沃斯是一个瑞士东南部的温泉小镇,这是很多人意外的。

  达沃斯作为一个论坛名,已经名扬全球。在此光环下,达沃斯作为一个小镇名,也开始渐渐成为大家的谈资。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津津乐道达沃斯论坛的原因。

  40多年间,达沃斯小镇从首年会议规模只有300人,到现如今每年正式参会人数在2000多,参会者涉及世界政治、企业界领袖人物。据估算,每年的国际会议就能给达沃斯带来3亿瑞士法郎的收入。

  羡慕的同时,我也在想,无论从自然资源还是环境,还是硬件实施,在中国应该有无数个这样的“达沃斯”。但,一声叹息的是,却没有一个能形成达沃斯的“气候”。

  这是为什么?

  另一番景象是,每个城市,都在极力的争办各种形式的国际会议,总想四两拨千斤,可,最还还是热闹为主,形像神不像。

  如果,从对城市经营营销的手段看,上个世纪90年代,薄熙来主政的大连,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城市的品牌之路,算一算时间,那个时候,达沃斯小镇已经开始了20年。也就是说,我们比人家落后了20年。

  追赶总是想在过程上实现跨越和压缩。但,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座城市,气质都是长期点滴累积的结果。

  最近,媒体报道,第十一届世界葡萄大会将来北京的延庆举办。世界葡萄大会全称是国际葡萄遗传与育种会议,由国际园艺学会(ISHF)主办,是全世界最高级别、参会国家最广泛的葡萄育种、栽培技术交流和葡萄产品推广大会。会议每4 年举办一次,迄今已举办了十届。2014 年第十一届国际葡萄遗传与育种会议在北京市延庆县举办。

  这个有着“葡萄界的奥运会”之称的世界葡萄大会,是第一次来中国, 对延庆来说,更是难得好机遇。

  从中外的案例看,举办国际会议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比如说,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可以提升城市件的水平,让城市瞬间受到全球媒体的关注,参会者的口碑效应等等。

  作为承办方,城市在前期的宣传中,其实就是一个相邀和欢迎的态度,正是这样的宣传,对被请来参加会议的人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城市应该有自己的主张,当城市的名字出现在是世界级的新闻和画面里时,所有的名义都是以国际会议为核心。

  对城市来说,如果当作一次会议办,即只能是开门迎客,人走茶凉;如果,借会议之名,形成标准和规范,人走之后,这些留下的标准和规范,落到人们的意识和工作,城市的效率和形象则会大不一样。我想,这也是达沃斯成功的重要原因。

   对延庆来说,还有三年的时间。如何借着葡萄说自己的事?如何以葡萄为媒讲自己的标准?这样的工作,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