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侬学书随想三十二——“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新解


    我喜欢看传记。

作家、艺术家传,我看了不少。

传记大抵分为两类,一类是原苏联人的写法,另一类是美国人的写法。

原苏联人着眼于宏观,人物的命运随着时代走,此类传记看得越多,就觉得人物越渺小,看到最后,不由得联想起东坡《赤壁赋》,赤壁长存,而公瑾安在?

不如颂明月之诗,观金侬之妙书,纵一叶之扁舟,泛江而东去……

美国人写传记就写的比较具体,他们会很详细周道地描写艺术家的恋爱和与之有亲密关系的女人,从中挖掘她们与艺术家性格和艺术风格之间的关联,时代背景就像落日余辉下的天宇,隐隐绰绰,似有若无,仿佛艺术家成就的一切,取决于来自一位妙曼少女的爱意绵绵的情书,或者一位冰美人毅然决绝离去的最后一瞥。

这样的传记看多了,读者就会生出这般遐想:如若我的人生,有这样一番艳遇,我是否就能因此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其实依金侬愚见,艺术家的成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他们以艺术何以谋生的方式,换句话说,也就是艺术家的经济人生,决定着他们最终的命运。

近日读有关齐白石的文章,对其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忽然有了新解,说出来当不是金侬以小人之心,度大师之腹吧?

依金侬之解,白石此说并不都是希望弟子们另开门户,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而有相当一部分是替自己考虑的。

众所周知,白石一派,至简至略,几笔一只虾,数笔一条鱼,连水都没有,虽然意境深远,但学起来并不难。

金侬夸下海口,若照金侬苦习书法所下之功夫,几匹虾要是画下来不像白石一派,我不姓金;而若要白石一派来学金侬法书,写得像金侬今年博上所贴之书法,并以假乱真,没有多年面壁功夫,想都不要想!

正因为白石艺术的好学,尤其得其形似的容易,白石声名大振之时,聪明弟子若都来一个“高仿”,岂不是白石仿作伪作到处都是?

如果真是这样,白石自己的画作岂不是湮没在赝品之中了?白石的财路岂不是被弟子们切断了?

哪有这么愚蠢的师傅,教会了弟子,自己反而没有饭吃?

所以,白石告诫弟子们:“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千万别模仿我!模仿我死路一条!

李苦禅是白石的弟子,他便是学而不似的典型。

白石对之夸赞有加,他在写给苦禅的一首诗的夹注中道:“余有门人,字画皆稍有皮毛之似,卖于东京,能得百金。”

这一句话,便应是金侬作这一番“新解”的最好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