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与自然资源和谐共生


【新京报 记者 刘光亚】业内人士认为,生态地产通常重视景观处理,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有效控制其碳排放量。

 

楼市调控轰轰烈烈,越来越多的房地产界从业者开始意识到,这并非2008年的简单重复,而是开发模式、游戏规则的一轮大调整,想要生存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在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生态、环保的建筑理念下,一些开发商开始了生态地产的探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生态地产面临着概念大于实质、标准不清、回报模式不明等困惑,但随着理念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住宅开发必然会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形成尊重环境、减少能耗、甚至反馈自然的主流模式。

 

具有景观就是生态地产?

 

范小冲:生态的概念大一些,把绿色、节能都装了进去,可以简单归结为“天地合一”。首先从理念上树立建筑和自然融合,其次从一些技术手段上去处理,比如建筑设计、材料不能是高耗能,而是用可再生资源等。

 

卢求:现在对于生态地产,没有严格的定义。目前大致分为强调绿色环境和生态节能两个方面。节能是比较实际的指标,提高居住的舒适度。现在一般通过第三方做客观的标准认证,例如美国LEED认证体系。开发企业运用技术,加强对室内舒适度和健康环保水平的提高,减少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是生态地产的重要部分。

 

刘光亚:国内的生态地产还处于概念大于实质的阶段,关于生态建筑清华大学做了很多研究,一些公共建筑的尝试很成功,但和地产结合的还很少,真正的生态地产必须从项目选址开始,规划、建筑设计、选材施工等每一个环节都全盘考虑,最终使建筑和人群能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

 

我国生态地产现状如何?

 

范小冲: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实我觉得近几年开发商都在往绿色、节能、生态的方向努力,多少都会尝试一下,大多数是结合项目的条件来做,从改善项目的居住舒适度和美观度出发把生态地产的技术结合起来。比如在南方利用阳台的自然通风增加塔楼的空气流动等。

 

卢求:现在很多处在生态环境优越的区域的楼盘,主打绿色生态作为宣传点是对的,但要看具体做了什么,是不是只是宣传噱头。从我国生态地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各个项目差别很大,很难一概而论。

 

发展生态地产路在何方?

 

范小冲:建筑单体和居住区两大块都要和周边环境融合,赋予建筑生命,从过去全人为采暖发电通风,转变为“被动式”,比如雨水收集、自然通风等,有的建筑还能做到自然发电。在一定舒适度和产品质量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

 

卢求:现在我们掌握的技术,完全可以建造绿色环保的生态小区,做到生态地产与自然资源和谐共生。只是开发商愿意不愿意下工夫去做的问题。做生态地产,也不是简单的多花钱,把高新技术简单运用就可以做好的,还需要请专业的团队,进行整合与把控。